資料介紹
相關專題學習資料:
中文名: 文物與語文
作者: 朱啟新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中國文物與學科叢書,掃描版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書號: 9787506009317
發行時間: 1999年07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文物與語文 簡介:
文物與語文 內容介紹:
《文物與語文》文物上的刻符和銘文,記錄了古代語文發展的兩個方面;一是漢字的起源,字體的形成及其演變;一是早期的不同文體及其應用。
《文物與語文》同時,文物還以其器形及用途,體現了漢語借和的寓意的特色,本書以大量篇幅介紹了這些內容此外,對古代書籍形式以及早期。
《文物與語文》文具的演進也以實物為例做了系統介紹,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物與語文 內容截圖:
文物與語文 目錄:
“中國文物與學科”叢書總序 朱啟新
一、中國文字的起源
(一)記事刻符的出現
(二)幾何形刻劃符號
(三)圖像形刻劃符號
(四)從刻劃符號到原始文字
(五)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
二、漢字字體的演變
(一)字體演變的原因
(二)漢字字體的演變過程
1.關於漢字字體演變過程的敘述方式
2.甲骨文字
3.篆系字體
4.隸書字體
5.楷書字系
三、古代文體及其類別
(一)古代的文體
(二)應用文文體
1.政治方面的應用文
2.經濟方面的應用文
3.民間的日常應用文
(三)文學方面的久體
1.詩歌文體
2.散文文體
3.漢賦文體
4.故事文體
(四)識字課本
四、語文中的文物
(一)以物比擬
1.說“室如懸磬”
2.說“磬折”
3.說“鼎”
(二)以物轉義
1.說“權衡”
2.說“斟酌”
3.說“模范”
4.說“玉帛”
(三)以物寓意
1.說“鐘鳴鼎食”
2.說“鐘鳴漏盡”
3.說“玉厄無當”
五、文具的改進與演變
(一)戰國和秦漢時期的文具箱、盒
(二)毛筆的改型和定型
(三)從墨丸到墨錠
(四)“研”和“硯”的區別
(五)書寫材料的改進
六、書籍的出現和變化
(一)簡冊書籍
(二)帛書
(三)紙書
《文物與語文》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分享知識,學習和交流!請下載完在24小時內刪除。
《文物與語文》禁用於商業用途!如果您喜歡《文物與語文》,請購買正版,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