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介紹
相關專題學習資料:
中文名: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
作者: 戴超武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書號: 780190034
發行時間: 2003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 簡介: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 內容介紹:
戴超武同志關於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的著作即將出版,這是值得為之高興的一件事。開始,這是他在南京大學做國際關系史博士後研究時的選題。
完成了第一次台海危機的研究,之後又經過幾年的努力,范圍擴大到了第二次台海危機,形成了這部關於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的比較完整的專題著作。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 內容截圖: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 目錄:
朱瀛泉先生序
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 台灣海峽危機研究的史學發展
第一節 美國外交史學的“傳統學派”和第一次台海危機的研究
第二節 美國修正派史學家研究的階段性及重點
第三節 20世紀90年代美國學術界研究的特點和趨向
第四節 美國學術界對第二次台海危機的研究
第五節 中國對台海危機的研究
第二部分 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
第二章 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的起源
第一節 朝鮮戰爭爆發前中國解放台灣的戰略設想
第二節 杜魯門政府對台灣政策的演變和基本戰略
第三節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對台灣政策的發展
第四節 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本構想和對台政策
第三章 危機的形成與中美在危機初期的決策:從炮擊金門到美台《共同防御條約》的簽訂
第一節 中國炮擊金門的決策動因
第二節 美國在危機初期的政策選擇
第三節 危機初期中國的政策
第四章 危機的高潮與尋求緩和的途徑:從一江山戰役到萬隆會議
第一節 美國“新政策”的醞釀和確定
第二節 “新政策”的實施和危機的高潮
第三節 美國尋求走出困境的途徑
第四節 中國的政策、萬隆會議和危機的緩和
第五章 通向日內瓦的道路與危機的結束
第三部分 兩次危機之間
第六章 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的起源
第一節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中國外交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 中蘇之間的戰略分歧和炮擊金門的決策
第三節 中美日內瓦會談的緩慢進展和僵持
第四節 危機爆發前美國對台灣和沿海島嶼的政策
第四部分 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
第七章 中國的炮擊與危機前期美國的政策選擇
第一節 中國炮擊的准備和實施
第二節 美國對危機的反應和強硬政策的形成
第三節 護航、盟國關系和美國決策的實施
第四節 中美對華沙會談的政策
第八章 中國對沿海島嶼的新政策與危機後期美國的決策
第一節 中國對沿海島嶼的新政策
第二節 美國解決危機的政策設想和策略的調整
第三節 美台《聯合公報》和美國強硬政策的繼續
第九章 蘇聯與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
第一節 蘇聯對炮擊金門的反應及其政策選擇
第二節 危機對中蘇關系的影響
第五部分 結論
第十章 台灣海峽危機、中美關系與亞洲的冷戰
參考文獻
後記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 相關內容資料:
70年代人記憶典藏
生活在遙遠的年代叢書
60年代生人成長史
時代周刊
“奔奔族”理財 獻給七八十年代生人
【免責聲明】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分享知識,學習和交流!請下載完在24小時內刪除。
《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禁用於商業用途!如果您喜歡《敵對與危機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關系》,請購買正版,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