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介紹
相關專題學習資料:
中文名: 上帝、死亡和時間
作者: (法)勒維納斯
譯者: 余中先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書號: 9787108009890
發行時間: 2003年9月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上帝、死亡和時間 簡介:
上帝、死亡和時間 內容簡介:
《上帝、死亡和時間》勒維納斯在與兩位同代智者海德格爾、布洛赫以及傳統思想家亞裡士多德、黑格爾特別是康德有關死亡與時間的對話中,發展,深化了連接死亡與時間關系的思考。
《上帝、死亡和時間》從死亡出發考慮時間,而不是在時間的網面上銘刻死亡。隨後,他反用海德格爾的判斷:如果哲學一開始就混淆了上帝與存在,那不是因為後者被遺忘,而首先是因為前者被遮蔽了,因此,思想的任務就是要把上帝從本體神學的影響下解放出來。
《上帝、死亡和時間》本書是一本內容充實、專業性強,而又通俗易懂、操作簡便實用、引人入勝的文學佳作。
上帝、死亡和時間 作者簡介:
勒維納斯(E.lev inas1905-1995):法國著名哲學家。
上帝、死亡和時間 內容截圖:
上帝、死亡和時間 目錄:
告讀者
死亡與時間
最初的疑問
1975年11月7日
對死亡,我們知道些什麼?
1975年11月14日
他人之死與我之死
1975年11月21日
一個不得已的過渡:海德格爾
1975年11月28日
此在之分析
1975年12月5日
此在與死亡
1975年12月12日
死亡與此在的整體性
1975年12月19日
作為時間之起源的向死而生
1976年1月9日
死亡、憂慮與恐懼
1976年1月16日
從死亡出發所設想的時間
1976年1月23日
在海德格爾之內:柏格森
1976年1月30日
根本性的問題,在海德格爾對立面上的康德
1976年2月6日
康德之閱讀(續)
1976年2月13日
如何設想虛無
1976年2月20日
黑格爾的回答:《邏輯學》
1976年2月27日
《邏輯學》的閱讀(續)
1976年3月5日
從《邏輯學》到《現象學》
1976年3月12日
《現象學》的閱讀(續)
1976年3月19日
死亡的轟動,從黑格爾到芬克
1976年4月9日
關於死亡的另一思想:從布洛赫出發
1976年4月23日
對布洛赫的閱讀(續)
1976年4月30日
對布洛赫的閱讀(續完)走向總結
1976年5月7日
從時間出發設想死亡
1976年5月14日
作為結論:依然提問
1976年5月21日
上帝與本體論神學
從海德格爾開始
1975年11月7日
存在與意義
1975年11月14日
存在與世界
1975年11月21日
從倫理學出發想到上帝
1975年12月5日
同一個與另一個
1975年12月12日
主體—客體之相應關系
1975年12月19日
主觀性的問題
1976年1月9日
康德和超驗理想
1976年1月16日
作為言說的涵義
1976年1月23日
倫理學上的主觀性
1976年1月30日
超驗性,偶像崇拜與世俗化
1976年2月6日
堂吉诃德,中魔與饑餓
1976年2月13日
如同無序的主觀性
1976年2月20日
自由與責任
1976年2月27日
作為本體論之出路的倫理關系
1976年3月5日
責任心的不尋常
1976年3月12日
言說的真誠性
1976年3月19日
無限之榮耀與見證
1976年4月9日
見證與倫理學
1976年4月23日
從意識到先知先覺
1976年4月30日
失眠之禮贊
1976年5月7日
經驗之外:笛卡兒的無限之概念
1976年5月14日
一個“超群到不在場”的上帝
1976年5月21日
後 記
《上帝、死亡和時間》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分享知識,學習和交流!請下載完在24小時內刪除。
《上帝、死亡和時間》禁用於商業用途!如果您喜歡《上帝、死亡和時間》,請購買正版,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