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中文名: 英美中央銀行史
作者: (美)約翰·H.伍德
譯者: 陳曉霜
圖書分類: 經濟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書號: 9787564209490
發行時間: 2011年01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介紹:貨幣制度並非偶然。由約翰·H.伍德編著的《英美中央銀行史》一書追溯了貨幣系統在中央銀行家、經濟思想和政府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展成熟的漫長曲折的歷史過程。從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及1791年美利堅銀行成立開始,《英美中央銀行史》第一次將三個世紀的線索用一個統一的框架聯系起來,該框架不僅包括貨幣理論,而且包括中央銀行家在金融市場中的處境和應對。
盡管飽受經濟學家的诟病(缺乏對經濟規則的認知,關注金融市場時忽視其宏觀經濟責任,等等),盡管無法避免在立法機構監管和政府願望中左右周旋而爭取銀行的酌情權,甚至於央行的獨立地位有時被政府這一最終權威所剝奪,然而,中央銀行家無疑被賦予了管理貨幣和維護貨幣系統穩定的歷史責任。在洶湧如潮的金融市場中,中央銀行家們一次次責無旁貸地應對突發事件,平息每一場金融風波。
斗轉星移,歲月變遷,現行法幣體制最終形成。《英美中央銀行史》指出,經過幾個世紀的艱難歷程和動蕩,中央銀行家、政府和經濟學家已達成共識,認為央行的適宜角色應包括:(1)將通貨膨脹的責任明確地指派給央行;(2)同意通貨膨脹率應該處於低位且保持穩定;(3)拒絕將物價控制作為控制通貨膨脹的方式;(4)接受為取得通貨膨脹控制目標所要求的任何利率浮動……
備注說明:書籍來源於網絡,轉載於網易博客,更多書籍可到百度搜索 ntccy2009博客 查找資源自行下載 請支持正版!
內容截圖: 目錄:
總序/1
前言/1
第一章 理解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1
第二章 央行引論/8
戰爭、通貨膨脹、暫停兌換、再次通貨膨脹(1793-1810年)/10
金塊委員會和英格蘭銀行的宏觀經濟責任/14
銀行業、中央銀行業、知識和公眾利益的刺激/20
言辭、知識和貨幣政策/27
第三章 創建中央銀行(一):幸存/31
第一個百年/33
1821年恢復兌換/45
第四章 創建中央銀行(二):尋找規則/58
公共責任/61
1832年委員會/66
1844年《銀行特許法案》/73
第五章 創建中央銀行(三):方法和目的/86
《倫巴第街》/89
1847年危機/94
緊急事件和承諾/99
白芝浩後的中央銀行/104
結論:金本位制下的中央銀行/111
第六章 中央銀行在美國:1790-1914年/115
新英格蘭中央銀行,1824-1866年/120
美利堅第一銀行和美利堅第二銀行,1791-1836年/123
貨幣中心和票據交換所,1853-1913年/133
獨立國庫,1846-1914年/139
全國銀行體系/152
第七章 崩潰之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起源和早期階段/155
起源:誰需要中央銀行?/158
另一種方式:凱恩斯關於設立印度國有銀行的計劃/165
重新開始/168
監管信貸:利率或區別?/174
貨幣(信貸)政策模型?聯邦儲備委員會1923年度報告/179
物價穩定/181
聯邦儲備系統內的沖突/186
崩潰前夜聯邦儲備的知識和動機/188
第八章 聯邦儲備系統的衰落與興起,1929-1951年/191
崩盤之後/194
財政部掌管/208
騎虎難下:馬裡納?厄克爾斯、聯邦儲備和行政部門/215
第九章 大蕭條後的美國中央銀行,1951年至20世紀60年代/236
專營國庫券/239
長短期利率操作/248
布雷頓森林/253
市場自主行事/266
第十章 1914年後的英格蘭銀行/268
諾曼的英格蘭銀行和金本位制在1925年的恢復/272
美國貸款和1947年恢復兌換/285
貨幣政策,1945-1960年:從廉價貨幣到應變經濟政策/289
英格蘭銀行、首相和英鎊:一個個都難以掛齒,1951-1967年/305
從拉德克利夫到競爭和信貸控制/315
第十一章 規則與權力機構/319
利率規則:圖克、魏克賽爾和數量理論/321
貨幣法則/327
計量經濟學和經濟政策理論/331
自由儲備/333
民主的中央銀行/335
聯邦儲備結構/338
第十二章 永久性的暫停兌換/342
挫折經濟學/344
浮動匯率貨幣政策,1971年8月至1979年10月/362
第十三章 回到起點?新公司的新契約/368
轉折點/370
新的操作程序/375
新契約……/382
……與舊契約相比……/390
……它們的前景/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