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經濟轉型的代價:中國城市失業、貧困、收入差距的經驗分析
作者: 李實
(日)佐籐宏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書號: 9787500572275
發行時間: 2004年07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類 別 經濟-中國經濟
◎出版機構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書 號 9787500572275
◎頁 碼 413頁
◎作 者 李實 佐籐宏
◎譯 者 N/A
《經濟轉型的代價(中國城市失業貧困收入差距的經驗分析)》20世紀90年代後期,是中國經濟急劇轉型時期。隨著中國企業改革的深化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城鎮經濟進入了艱難時期。部分城鎮居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這包括失業下崗人員的大量出現,城鎮貧困人口的增多,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等等。企業的改制和重組是與部分職工的下崗和失業分不開的,這也是解決傳統就業體制下長期遺留下來的企業冗員問題所采取的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在勞動力市場發育和發展不健全的情況下,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尚在轉軌之中,下崗失業所引發的種種問題必然顯現出來。它不僅表現為一部分職工喪失工作機會這一簡單的問題,還會影響到職工的收入來源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部分居民的收入下降可能會引起貧困發生率的上升和收入差距的擴大。這兩種結果都會直接地或間接地影響到社會穩定,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企業職工下崗失業以後,希望能夠獲得社會保障,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能夠盡快地再就業。然而,再就業機會的多少,失業時間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機制和勞動力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由於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的滯後,下崗失業人員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處處碰到阻礙——有制度上的限制,也有政策上障礙,社會資本(社會網絡關系)成為人們利用的手段。這一系列的新問題和新現象,都需要從理論上和經驗分析上給予有說服力的解釋。本書所收錄的論文正是對上述幾個問題進行了嘗試性解釋和探討。
目錄:
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城市貧困的理論分析
中國城市失業、貧困和收入分配差距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城市貧困的惡化及其原因
中國城市中的三種貧困類型
中國裁員的決定因素及後果
中國城鎮職工失業的持續性與再就業職工的收入
失業與再就業的行為變量與意向變量關系
中國城市失業、消費修勻和預防性儲蓄
中國經濟改革和城鎮收入差距
中國城鎮職工實物收入下降的原因分析
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有流動性嗎?
社會資本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作用
社會資本投資模型及其在中國城鎮婦女勞動力市場的經驗應用
外出務工、謀職和城市勞動力市場——市場支撐機制的社會網絡分析
中國城鎮教育收益率的長期變動趨勢
本資料來自互聯網,限個人測試學習之用,不得用於商業用途,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