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訴訟構架與程式—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
作者: 張衛平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書號: 9787302009023
發行時間: 2002年2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是關於民事訴訟理論和制度專題研究的學術著作,分為理論研究和具體訴訟制度研究兩大部分。在理論研究部分,作者從宏觀構架方面對民事訴訟體制進行分析和研究,為我國民事訴論體制的改革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路和理論依據。
內容截圖:
目錄:
第一章 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比較分析/1
一、 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概念和意義/3
二、 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兩大類型及劃分根據/8
三、 兩種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歷史分析/22
四、 兩大法系民事訴訟制度的發展與民事訴訟
基本模式的變化/56
五、兩大法系民事訴訟基本模式差異的觀念
分析/78
第二章 我國民事訴訟基本模式透視與轉換/87
一、我國民事訴訟模式屬性分析/88
二、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結構性缺陷透視/100
三、民事審判方式改革與訴訟模式的轉換/108
四、 關於民事訴訟基本模式選擇的幾個
問題/121
五、 民事訴訟模式轉換與民事訴訟制度的調整/138
六、 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轉換與民事審判觀念和理
論的整合/146
第 三 章 辯論主義的基本構成與法理/151
一、 辯論主義的基本含義/153
二、 辯論主義的根據/158
三、辯論主義的具體適用/164
四、真實義務與辯論主義/172
五、主要事實與間接事實/176
六、法律觀點的指出義務與辯論主義/181
七、釋明權與辯論主義/184
八、 關於辯論主義的重要判例/192
九、辯論主義的走向分析/195
第 四 章 訴訟標的及識別根據/201
一、 問題的提出 /202
二、 訴訟標的概念的基本含義/206
三、 傳統的訴訟標的理論/211
四、 新訴訟標的理論的產生/215
五、 德國對新訴訟標的理論的修正/217
六、 日本的訴訟標的理論/220
七、 新實體法學說/228
八、 訴訟標的理論研究的現狀/233
九、 我國訴訟標的制度的構想/237
第 五 章 證明責任的概念/243
一、 引子/244
二、證明責任的含義/246
三、蘇聯訴訟理論中的證明責任/255
四、我國民事訴訟理論中的證明責任/259
五、 證明責任的轉換/264
六、 推定與證明責任/265
七、證明責任與自由心證原則/271
八、證明責任規范的法律性質/275
第 六 章 證明責任的分配/277
一、羅馬法中的證明責任分配原則/278
二、德國民法典制定前後的證明責任分配學說/280
三、規范說及批判/288
四、證明責任分配新說/296
五、我國證明責任分配的理論和實踐/305
第 七 章 集團訴訟的結構與法理/315
一、 集團訴訟的歷史發展/316
二、 集團訴訟的現狀/321
三、 集團訴訟的基本特征/333
四、 集團訴訟適用要件分析/340
五、 集團訴訟制度中集團成員權利保障的程序規定/348
六、 集團訴訟的功能評價/349
七、 集團訴訟與他國多數人訴訟制度的比較/353
八、 集團訴訟若干問題的探討/370
附錄一 《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第23條/380
附錄二 日本關於集團訴訟的民間法案/388
第 八 章 自認制度構成的理論分析/411
一、自認的基本含義/413
二、 自認成立的法律要件/418
三、對間接事實的自認/423
四、自認的撤回/426
五、權利認諾與自認/429
六、自認制度與我國的適用環境/435
第 九 章 民事訴訟失權研究/439
一、民事訴訟失權概述/440
二、答辯失權/445
三、證據失權/453
第 十 章 代位訴訟研究/461
一、代位權與代位訴訟/462
二、代位權人的當事人適格/468
三、代位訴訟中數訴的處理/473
四、代位訴訟中債務人的地位/477
五、對債權人與債務人法律關系的審查與處理/481
六、代位訴訟證明責任的分擔/484
七、代位訴訟的判決/488
參考書目/494
後記/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