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金匮要略
作者: 張仲景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文泉堂
書號: 無
發行時間: 1806年
地區: 日本
語言: 繁體中文
簡介:
內容介紹:東漢張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醫經典古籍之一,撰於3世紀初。作者原撰《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中的“雜病”部分。經晉王叔和整理後,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為辨傷寒,重卷則論雜病,下卷記在藥方。.後北宋校正醫書局林藝等人根據當時所存的蠹簡文字重予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仍厘訂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論》.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列舉病症六十余種。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有部分外科婦產科等病證。
《金匮要略》[1]是中醫經典古籍之一,撰於3世紀初,作者原撰《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中的“雜病”部分。經晉王叔和整理後,其古傳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為辨傷寒,中卷則論雜病,下卷記在藥方。後北宋校正醫書局林藝等人根據當時所存的蠹簡文字重予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仍厘訂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論》.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列舉病症六十余種。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有部分外科婦產科等病證。《金匮要略》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著,是仲景創造辨證理論的代表作。古今醫家對此書推崇備至,稱之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范。書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貴之意,“要略”,言其簡明扼要之意,表明本書內容精要,價值珍貴,應當慎重保藏和應用。
《金匮要略》被古今醫家贊譽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范,該書已經由學苑出版社編輯出版並發行。
預覽及下載地址:[金匮要略].張仲景.掃描版.pdf
作者介紹:張仲景名機,被人稱為醫聖。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約公元150~154年),死於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歲左右。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 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颙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何颙別傳》)。後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熱愛醫藥專業,善於“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結果。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傑出的醫學家。
內容截圖: 目錄: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