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蒙古秘史:新譯並注釋
作者: 札奇斯欽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台灣聯經出版社
書號: 957080842x
發行時間: 1979年12月
地區: 台灣
語言: 繁體中文
簡介:
◎類 別 其他
◎書 號 957080842x
◎出版機構 台灣聯經出版社
◎頁 碼 480頁
◎作 者 札奇斯欽
◎譯 者 N/A《蒙古秘史》不是一部秘密的隱史,而是蒙古偉人成吉思汗、窩闊台父子的實錄,是一部很難得的元朝開國初期的直接史料。
《蒙古秘史》是蒙古學者用蒙古文撰寫的歷史鉅著,從蒙古人的立場,直接報導塞外邊疆民族的生活。 《蒙古秘史》是蒙古學者用蒙古文撰寫的歷史巨著,從蒙古人的立場,直接報導塞外邊疆民族的生活。 除了史事可補正史之不足外,有關草原社會的生活與四季田獵的習慣等,與漢人筆下的游牧民族可作比較研究。除了史事可補正史之不足外,有關草原社會的生活與四季田獵的習慣等,與漢人筆下的游牧民族可作比較研究。
《蒙古秘史》的蒙文原本已佚,存世的是明初「漢譯蒙音本」,稱作《元朝秘史》。 《蒙古秘史》的蒙文原本已佚,存世的是明初「漢譯蒙音本」,稱作《元朝秘史》。 本書據《元朝秘史》還原為蒙文,再譯為漢文,並據元朝史事加以注釋,書名亦根據蒙文原題稱「蒙古秘史」。本書據《元朝秘史》還原為蒙文,再譯為漢文,並據元朝史事加以注釋,書名亦根據蒙文原題稱「蒙古秘史」。
作者簡介:札奇斯欽(Jagchid Sechen)教授,生於1914年,內蒙古伊克昭盟人,北大畢業,美國成就卓著的大學者。在蒙疆時期,在德王政府任職服務,1945—1948年為蔣介石政府蒙古族立法委員。1949年去台灣,在一些主要大學講授中國史和蒙古史,不久任台北中國邊疆民族研究院院長,開始帶頭發展了台灣蒙古學,幾次主持召開了阿爾泰學與蒙古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同時與英國、日本等國的蒙古學界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1972年,受聘於美國楊伯翰大學。札奇斯琴移居美國後,繼續從事蒙古學研究和內蒙古自治運動史研究,前後撰寫了10多部書和100多篇學術論文。1988年出版的英文版《蒙古學研究論集》中收入了他歷年發表的關於蒙古地區商業的形式、《蒙古秘史》、《黃金史》、蒙古佛教、蒙古馬、近代蒙古地區農村牧區的生產等方面的最重要的13篇論文,如《元代馬政諸考》、《蒙古諸汗為何接受西藏佛教》、《元代的中國佛教與道教》等。其他主要論著有《北亞游牧民族與中國農業民族之間的和平、戰爭和商業等的關系》(1973)、《游牧民族軍事戰爭的原本目的》(1974)、《滿清時期蒙古喇嘛教的封建思想》(1974)、《蒙古和西藏歷史關系對中原地區的影響》(1975)、《滿清對蒙古的宗教政策》(1976)、《中原地區與游牧蒙古人之間的商業與沖突的關系》(1977)、《研究和中的蒙古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1977)、《關於元代皇帝诏書》(1977)、《13世紀蒙古貴族與漢族地區佛教和道教之間的關系》(1977)、《新譯注釋》(1978)、《譯注》(1979)、《關於內蒙古佛教的興衰》(1980)、《蒙古民間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形象》(1981)、《蒙古文化總匯》(1986)、《清代蒙古與滿洲之間的婚姻關系》(1986)、《20世紀30年代內蒙古自治運動》(1986)、《清朝開國時期的蒙古軍隊的援助》(1987)、《蒙古族家譜綜述》(1987)、《元朝中都研究》(1987)、《蒙古帝國首都哈喇和林》(1988)、《近代內蒙古社會和文化變遷觀察》(1990)等等。
內頁截圖: 目錄:
漫談《元朝秘史》(代序)姚從吾
自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
卷十
續卷一
續卷二
本資料來自互聯網,限個人測試學習之用,不得用於商業用途,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