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中國古代樂器概論(遠古--漢代)
作者: 方建軍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書號: 7-224-04374-5
發行時間: 1996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中國古代樂器史可以分為四個發展時期:一、遠古時期,(約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據現有的出土實物,吹奏類樂器是最早出現的樂器,以河南舞陽骨笛最為久遠。這段時期也出土了不少的擊奏類樂器,弦樂器見於典籍的有“瑟”,但未見實物出土,遠古時期的樂器以狩獵和歌舞伴奏為主。
二、先秦時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這是我國樂器發展史的第一個高峰,確定了樂器的分類法-“八音”。古琴在這時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獨奏樂器。這段時期的樂器以擊奏類為主,出土實物以曾侯乙編鐘影響最大,音樂也是以鐘鼓樂為代表。
三、秦漢隋唐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這是我國樂器發展史的鼎盛時期,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國樂器傳入我國,彈奏類樂器得到空前的發展和繁榮。唐代則是我國樂器發展的最高峰,出現了古琴譜,現存丘明(494年-590年)所傳《幽蘭》是我國最早的琴譜。晚唐曹柔又創簡字譜,使得古琴音樂得以保存。琵琶則是唐代最為重要的樂器,音樂也以宮廷燕樂為代表。拉弦類樂器開始在民間出現。
四、宋元明清時期,(960年-1840年):這段時期最為重要的是弓弦樂器發展,弓弦樂器的傳入和普遍使用,促進了戲曲、說唱音樂的發展。古琴則出現了眾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傳入揚琴。吹奏類樂器元代出現唢吶,擊奏類樂器元代出現雲鑼,這段時期宮廷音樂逐漸蕭條,取而代之的是民間音樂。
目錄:
(詳細請見書目錄頁)
本資料來自互聯網,限個人測試學習之用,不得用於商業用途,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