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南京血祭
作者: 阿垅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寧夏人民出版社
書號: 7227029999
發行時間: 2005年08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現代著名作家阿垅寫於1939年的報告文學體長篇小說《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紀實南京大屠殺和南京保衛戰的史詩般的作品。這部充溢著血與火、悲憤與抗爭的作品依然深深震撼著所有熱愛和平的人民。作為一位拿槍的作家,阿垅不僅參加了1937年上海“八一三”淞滬抗戰,而且率先向世界揭發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殺的罪行,抗議日本軍國主義的強盜行徑,並且率先向殺人不見血的日本“筆部隊”發動討伐,阿垅先生等抗日志士為維護民族尊嚴,不畏強暴,呼吁和平的正義之舉,將永志中國人民的心冊。
作者是深通軍事學且有實戰經驗的軍人,不僅對兵器的名色、性能和操作娴熟於心,在戰斗場面的描繪中給予人以現場實感,而且對戰略部署和戰斗指揮都是行家裡手;從實戰現場的地形地貌以及攻防上因地制宜的要領,也是非深通此道和非實地經驗的人所不能道。因此,本書提供的是南京淪陷一役的具有實感性的圖景,有些場面令人想起L·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的描繪手法。阿垅不僅熟練地描繪了南京城及附郊的地勢、地形、地貌和攻守上的宜忌,而且對整個抗日東戰場,即整個江南地區的形勢、戰略要隘和預設的防御工事也全盤了然。第三章從南京周遭的山水險要敘開去,歷敘了南京的大外圍鎮江、句容、溧水一線,更遠則有江陰要塞、常熟、蘇州到嘉興的要隘和防守工事,整個南京保衛戰的地形圖盡在一覽中。阿垅痛惜國民黨軍事領導在南京防御部署上的巨大失策,龜縮於南京城內(還吹噓要守城六個月),坐失了拒敵於外圍以延緩對日寇攻勢的良機。他雖沒有提出正面的指斥,其對國民黨軍事當局戰略失誤的批判卻是不言而喻的。在國民黨統治下的言論空間,話也只能點到這樣為止。
作者簡介:阿垅,(1907—1967)原名陳守梅,又名陳亦門,筆名有S·M、亦門、張懷瑞等,杭州人。1929年入上海工業專科學校就讀,1933年入黃埔軍校十期,此時接受中共地下黨影響,傾向革命,並在大型刊物《文學>上發表作品。抗戰初期,參加淞滬戰役,不幸負傷,這期間寫有關於此戰役的報告文學《第一擊》等。1939年去延安進‘抗大'學習,由於在野戰演習中眼球受傷,經組織同意去西安治療,此時寫有《南京》(出版時改名為《南京血祭》)。傷愈後,因回延安交通被封鎖,只得留在國統區,他利用職務掩護,仍繼續為黨工作,編地下刊物《呼吸》並寫有大量文學作品,刊於《希望》等雜志。1946年底因活動被國民黨當局發現被通輯,逃出成都,浪跡於杭州、上海等地,就在此困難時期,他仍千方百計冒生命危險,繼續為黨提供軍事情報。解放後,上海黨組織為他安排了工作,後因天津文藝方面領導誠邀,遂由上海離職,去天津,任天津文聯委員、創作組組長、天津作協編輯部主任。1955年5月28日因胡風冤案被捕,定為“胡風反革命集團骨干分子”,於1967年3月15日瘐死獄中。1980年中共中央發文予以徹底平反。1982年6月23日天津文聯舉行追悼會。
內容截圖: 目錄:
敘
南京血祭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尾聲
後記
外三篇
在雨中走著
閘北打了起來
斜交遭遇戰
代跋
深川翼電驢樂園個人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