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
作者: 趙世瑜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三聯書店
書號: 9787108016379
發行時間: 2002年4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從中華帝國晚期時代的民間廟會這一生活空間向外延,探索明清社會轉型時期的民眾生活與大眾文化。
本書是作者近十年來關注民間文化與基層社會歷史的初步結果。分概說、城域研究、個案研傾家研究三個部他,附有關於理論、方法論的探討。
全書內容恰如書名“狂歡與日常”揭示了廟會這一類游神祭祀活動的基本特征,即它們不僅構成了民眾是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全現了特定時節、特定場合的全民狂歡。這一靜一動,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們的生洚節奏。
內容截圖: 目錄:
敘說
概說這部
中國傳統社會中寺廟與民間文化
——以明清時代為例
一 中國傳統民間文化與宗教的民間化
二 日常生活中的寺廟的若干分類
三 寺廟與民眾生活
四 關於“大眾宗教文化
民間社會中的寺廟:一種文化景觀
一 關於景觀研究
二 寺庫存的分布及其文化意義
三 八蠟廟及劉猛將軍廟之例
四 龍神廟及各類水神廟之例
五 土地廟之例
中國傳統廟會中的狂歡精神
一 引論
二 廟會狂歡的原始性
三 廟會狂歡的全民性
四 廟全狂歡的反規范性
五 廟會狂歡的良性功能
寺廟宮觀與明清中西文化沖突
一 西方傳教士對中國鬼神信仰的態度
二 西方傳教士對中國鬼神信仰的進攻
三 中國民間社會的強烈反彈
四 民間文化在中西文化沖突中的角色
廟會與明清以來的城鄉關系
一 城隍與土地:從祭祀對象看城鄉關系
二 廟會的商業功能與整合功能上的城鄉異同
三 城鄉廟會的交融互動及其反映的城鄉社會文化聯系
地域研究之部
明清時期的華北廟會
明清時期江南廟會與華北廟地之比較
明清華北的社與社火
個案研究之部
明清以來婦女的宗教活雲動、閒暇生活與女亞文化
太陽生日:東南沿海地區對崇祯的歷史記憶
黑山會的故事:明清宦官政冶與民間社會
國家正祀與民間信仰的互動
魯班會:清至民國初北京的登祀組織與行業組織
附錄
社會史:歷史學與主會科學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