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系結構研究
作者: (美)余英時
譯者: 邬文玲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高清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書號: 9787532539932
發行時間: 2005年06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
余英時以漢代的貿易和擴張為中心,全面考察了漢代中國人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對外關系,在廣泛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中,重新審視了漢朝所面臨的經濟和軍事問題,最終展現了一幅綜合的漢代畫卷。盡管寫於1960年代,但該書對厘清諸多近年來的史學熱點問題頗有裨益,如納貢體系,余著依據當時政治、經濟的現實背景對中國納貢體系在漢代的建立與成長做了極其精彩的闡述。就納貢體系從建立到崩潰的漫長歷史而言,余著可當之無愧地構成了正確評價納貢體系的必要基礎。正如楊聯陞所言無論就其廣度和深度而言,此書在任何語言中都是對這一主題的首次全面研究,為理解中國歷史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作者簡介:
余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律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诠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兼論他的學術精神與晚年心境》、《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現代儒學論》等。
內容截圖:
目錄:
編者序言
Ⅰ.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系結構的研究
楊序
自序
年表
換算表
縮寫表
圖一:西漢時期的中國與胡族
圖二:東漢時期的中國與胡族
第一章 導論:問題及其緣起
第二章 政策背景和貿易基礎
一、對外政策
二、經濟政策和商業政策
三、農業和工業資源
四、運輸系統
第三章 貢納體系下的漢胡經濟關系概況
一、匈奴
二、其他胡族人——羌、烏桓和鮮卑
第四章 歸降的胡族人及其待遇
二、對歸降蠻夷人的若干歸類
三、歸降蠻夷人的經濟待遇
附錄:評德效骞(H.H.Dubs)《古代中國的羅馬城》
第五章 邊境貿易
一、邊境貿易與擴張
二、與匈奴的貿易
三、與其他邊境胡人的貿易
四、走私貿易
第六章 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
一、貢納體系下的西域
二、與西方各國之間的非通貢貿易
第七章 海上貿易
第八章 結語:歷史視野中的貿易與擴張
一、貢納體系內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
二、漢化、胡化和商業化——貿易與擴張的歷史後果
參考文獻
Ⅱ.漢代的飲食——人類學和歷史學的透視(1977年)
馬王堆一號漢墓所見的食物和糧食
壁畫和石刻中的廚房景象
繪畫和現實中的宴會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
烹饪革命
Ⅲ.匈奴(1990年)
冒頓的興起
“和親”協議下的匈奴和漢朝
匈奴與其他鄰邦
漢朝的進攻
西域之爭
匈奴喪失對西域的控制權
地方主義和王權危機
從分裂到投降
最後的分裂:南匈奴和北匈奴
漢朝貢納體制下的南匈奴
北匈奴
Ⅳ.評崔瑞德《唐代的財政管理》(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