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國文化百科》(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英)Gary W.McDonogh.& Robert Gregg & Cindy H.Woo)掃描版[PDF]"介紹
中文名: 當代美國文化百科
原名: 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
作者: (英)Gary W.McDonogh.& Robert Gregg & Cindy H.Woo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英)Routelege Publishing,Inc
書號: ISBN 0-415-16161-4
發行時間: 2001年12月
地區: 美國
語言: 英文
簡介:
內容介紹:17世紀初期威廉·布雷福德(William Bradford)撰寫了《關於普利茅斯莊園》標志著美國文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德開端。也就是說,美國文化的發展距今已經有400年的歷史了。本傑明·富蘭克林和他同時期的仁人志士們是美國文化發展初期的傑出人物,引領了美國的“啟蒙運動”,奠定了美國文化中的基本概念——自由(freedom)和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美國文化發展到愛默生(Emerson),真正實現了本土化,他的《美國學者》(American Scholar)預示了美國文化真正脫離歐洲而獨立,也就是說,在美國本土,在這麼一個多移民的國家中真正有了屬於自己的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
如果說,愛默生是美國文化發展的源頭的話,那麼美國文化的蓬勃發展只歷時100多年,它從歐洲文化的一個支脈發轫,繼而發展成一個涵蓋世界去多角落的文化勢力,勢必有其獨特的生命力在其中。
美國文化的生命力首先就在於它的開放性。其實美國文化從來就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它在央格羅—撒克遜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構建了它自己的宗教的、政治的、社會的、思想的、哲學的體系。而在這構建的過程中,美國文化汲取了世界諸多文化、特別是歐洲文化的淨化。
美國文化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的實驗性。無論學者、科學家、思想家、作家還是藝術家,都不囿於其領域內傳統的固有的模式而是去從事更多的創造。他們追求新奇的形式和內容,全然不顧客觀與世俗的要求。比如,在20世紀30年代,文學家多斯·帕索斯試驗了他的表現主義與印象主義的“攝影機眼”(camera’s eye),試驗了他的以美國社會為主角而不是以人物為主角的文獻新聞手法。再比如福克納試驗他的多角度敘述方法和意識流,以便更為直接地接近讀者。他同時試驗“神話模式”。在他的試驗裡,人們發現了他受愛爾蘭作家James Joyce的影響。
總之,美國文化的開放性和實驗性就是其不斷探求、不斷更新的一種文化精神。這種精神是與傳統、守舊以及保守相對的。可以說,美國文化的開放性和實驗性正是美國文化的生命線。
通讀全書,我們還可以對美國文化作出以下結論:美國文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美國文化生命力的源泉之一就是它的實驗性;當代美國文化的特點是其知識分子的異化與疏離,就是說,作為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喪失了他們敏銳的批判性,被體制同化,處於現代孤獨感所造成的深刻的精神危機之中;美國文化中經常出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就是因為人們追求新奇而使文化形式走向極端,但美國文化本身有一種調適力量,使過於極端的東西很快消亡而被新的文化形式取代;在美國文化中還可以明顯地看到精英文化的邊緣化傾向。
作者介紹:(英)Gary W.McDonogh
(英)Robert Gregg
(英)Cindy H.Woo
暫無詳細
內容截圖: 目錄:
Contents
Editorial team
List of contributors
Introduction
Acknowledgements
How to use this book
Thematic entry list
Entries A-Z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