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David Spiegelhalter教授演講:溝通風險和不確定性》(Cambridge University Professor David Spiegelhalter : Communicating risk and uncertainty)[MP4] | |
---|---|
下載分級 | 图书资源 |
資源類別 | 人文社科 |
發布時間 | 2017/7/13 |
大 小 | - |
資源更新說明:學校官網和iTunes上提供有不同視頻標准下載, 考慮到MP4格式容量太大而分辨率並沒有多大優勢,畫質和其他相比沒多大提升, 所以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FLV和iPod版本(M4V格式)一起放上來,大家選擇自己適用的即可.
官網提供的幾種音視頻格式:
Format Quality Bitrate Size
MPEG-4 Video * 640x360 1.84 Mbits/sec 920.61 MB
Flash Video 484x272 567.85 kbits/sec 276.03 MB
iPod Video 480x270 505.28 kbits/sec 245.67 MB
MP3 44100 Hz 125.01 kbits/sec 60.58 MB Listen
RealAudio 44100 Hz 582.05 kbits/sec 282.08 MB
PS1: 偶英語太爛,資源名稱或簡介如何任何錯誤疏漏之處,歡迎大家糾正. 我會及時修改滴.
PS2: 關於“ Pro-Vice-Chancellor”一詞的中文譯名及確切含義,找到一篇blog供大家參考.
Vice Chancellor
校長?副校長?
一、引言
國人可能有不少人都還能依稀記得2000年底那一幕,當時,不少報刊上都刊登過這樣一則報道:
1999年1月,中國著名科學家楊福家卸下已經當了6年的復旦大學校長之職,原想專心一意地繼續搞他的原子物理,但是一個消息瞬間傳遍了全世界:2000年12月12日,著名的英國諾丁漢大學董事會宣布,選舉中國科學家楊福家先生為下一屆校長(Chancellor),從2001年1月1日起,任期3年。
這則消息當時令海內外華人歡欣鼓舞,更令在諾丁漢大學求學的中國學生興奮不已。一些國內報刊甚至千方百計地聯系當時諾丁漢大學求學的學子,要他們跟蹤采訪楊校長。然而,隨後的情況又不免讓大家有些大失所望:楊校長到諾丁漢大學後,和中國留學生學者代表數十人見了面,聚了一聚,吃了一頓自助餐,合了影,然後便打道回府!回上海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撲朔迷離
查閱國內大多數有影響的詞典,如《新英漢詞典》(葛傳椝、陸谷孫等:1568)、《最新英漢詞典》(顏元叔:1999)、《英漢辭海》(王同億,1990)、《現代英漢綜合大辭典》(吳光華,1990)、《英華大辭典》(鄭易裡、曹成修,1990)和《最新實用英漢詞典》(梁實秋,1984),一般都將Chancellor解釋為“(美國某些大學的)校長,(英國某些大學)名譽校長”,而把Vice-Chancellor直接解釋為 “(大學)副校長”。《英漢辭海》還加上一條:級別僅低於大學校長的官員。
上述解釋邏輯上總隱含著這樣兩個前提:
一、英語國家大學中的Vice-Chancellor都是“副校長”,而且從語詞上看副校長當然不是學校的一把手。(《英漢辭海》還明確了一下。)
二、英語國家大學中還有一個“校長”。
可是,這種說法只能解釋美國一些大學裡的Vice-Chancellor,而不能解釋英國大多數大學裡的Vice-Chancellor。
再查一下《英漢大詞典》等中Chancellor這一詞條,同樣發現:大學中的Chancellor在美國某些大學指“校長”,而在英國某些大學則指“名譽校長”。這說明,大家對Chancellor的解釋是一致的。
然而,《英漢大詞典》(陸谷孫,2118)對Vice-Chancellor的解釋又與眾不同,至此條共有三種解釋:
1.副大法官;副首席法官;
2.(大學中實際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長;
3.國家副首腦,副總理;副大臣。
無疑,涉及大學裡的解釋只有第2條。但是,第2條這種解釋邏輯上總隱含著這樣一些前提:
一、英語國家大學中的“Vice-Chancellor”都是唯一的,而且都實際主持學校日常工作。
二、英語國家大學中可能有若干個“副校長”,但只有實際主持學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叫Vice-Chancellor;
三、英語國家大學中還存在一個實際主持學校日常工作或不主持學校日常工作的“校長”。
第一條顯然不能成立,因為在美國,大學裡的頭一般稱President或Chancellor,他們都是真正的頭,因而,Vice-Chancellor就是副校長,通常也不是唯一的,而且一般都不主持學校日常工作,也就是不能籠統說所有的Vice-Chancellor都加上定語 “主持學校日常工作的”。
那麼,第二、第三條成不成立呢?也就是說,如果實際主持學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叫vice-chancellor,那麼其他副校長又是怎麼叫的呢?還有,誰是校長呢?帶著上述疑惑,筆者點擊網絡、好奇地查看一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組織情況,只見諾丁漢大學網頁上(http://www.nottingham.ac.uk/vice-chancellor/) 有這樣一番說明:
The Vice-Chancellor, Professor Sir Colin Campbell, is the principal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officer of the University. Six Pro-Vice-Chancellors, each of whom has specific responsibilities for major policy areas, assist the Vice-Chancellor.
從上述語境中可以看出,Vice-Chancellor是諾丁漢大學真正的頭,他有六名助手,均稱做Pro-Vice-Chancellor。然而,我們也知道,一般來說pro也具有“副或代理”的含義,這麼一來,Pro-Vice-Chancellor的地位就不能與 Vice-Chancellor平起平坐。因為,如果將“Vice-Chancellor”譯成“副校長”,那麼Pro-Vice-Chancellor 就應當譯成“副副校長或代理副校長或副校長助理”,這些譯法顯然都不符合漢語的習慣,也不符合邏輯。
作者:張順生(蘇州科技大學外語系天平校區,215009;蘇州大學管理學院,215006 江蘇 蘇州)
節選自《中國翻譯》2006年第6期
附:
英美大學中Chancellor與President的職位區別
英國大學裡地位最高、權利最大的是Vice-Chancellor,相當於美國大學裡的President,也就是中文的“校長”。這個職位一般由社會公開招聘,任職終身。Vice-Chancellor的下面一般會設有三四位“副校長”,英文為Pro-Vice-Chancellor。他們通常是校內任命的學者,專門負責教學、科研、資產等。任期多為三四年。導致對英國大學體制和職稱誤解的原因之一,是 Vice-Chancellor一詞中的Vice常被通譯為“副”,但實際上在這裡的意思是其拉丁文的原義,既“代表某人執行”。英國各大學往往會邀請社會名人,包括國王或皇室人員、著名政治家、文化界人士等,擔任Chancellor。這一職位主要是象征性的,沒有管理學校日常工作的責任。他們可以一人兼任幾個大學的Chancellor,應譯為“名譽校長”。而Vice-Chancellor是代表Chancellor的最高執政官,也就是“校長”。香港、台灣、新加坡均采用以上譯法。
——摘自 http://xypro.blog.sohu.com/64976295.html
[公告]公開招募VeryCD U 開放課程整理、發布人員報名 點此進入
希望更多的網友加入到國外名校開放課程整理、發布的隊伍中來...
資源來自網絡收集 未經過一 一的質量 安全等檢測
只是把收集的資源和各位驢友分享 僅作網絡學習交流使用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
希望各位下載的驢友能多多參與分流保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