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作者: 王應麟
佚名
周興嗣
李毓秀
譯者: 段干木明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出版社: 黃山書社
書號: 7807072431
發行時間: 2005年08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以說熟讀《三字經》可知天下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人們所公認,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而不斷流傳。根據《三字經》衍生出了一些其他讀物,還有同名京劇。
《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而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
《千字文》根據史書記載,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 —549 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據唐代李倬《尚書故實》記載梁武帝命大臣殷鐵石模次王羲之書碣碑石的字跡,又要求拓出一千字都不重復,以賜八王。殷鐵石拓出後,此千余字互不聯屬,粱武帝又命令周興嗣將這一千字編成有意義的句子,“卿有才思,為我韻之。”。結果周興嗣竟寫成了《千字文》,頭發都白了。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余力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出版信息頁:
內容預覽頁:
目錄:
三字經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