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紅與黑
作者: (法)司湯達
譯者: 張冠堯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書號: 9787020035878
發行時間: 2002年01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 小說主人公於連,是一個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干,從小就希望借助個人的努力與奮斗跻身上流社會。
在法國與瑞士接壤的維立葉爾城,坐落在山坡上,美麗的杜伯河繞城而過,河岸上矗立著許多鋸木廠。 市長德瑞那是個出身貴族,在扣上掛滿勳章的人。
作者簡介:司湯達是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並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或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游記。
司湯達從1817年開始發表作品。處女作是在意大利完成的,名為《意大利繪畫史》。不久,他首次用司湯達這個筆名,發表了游記《羅馬、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從1823年到1825年,他陸續發表了後來收在文論集《拉辛和莎士比亞》中的文章。此後,他轉入小說創作。1827年發表了《阿爾芒斯》,1829年發表了著名短篇《瓦尼娜•瓦尼尼》。他的代表作《紅與黑》於1829年動筆,1830年脫稿。1832年到1842年,是司湯達最困難的時期,經濟拮據,疾病纏身,環境惡劣。但也是他最重要的創作時期。他寫作了長篇小說《呂西安•婁萬》(又名《紅與白》),《巴馬修道院》,長篇自傳《亨利•勃呂拉傳》,還寫了十數篇短篇小說。在1842年3月23日司湯達逝世時,他手頭還有好幾部未完成的手稿。
司湯達是以長篇小說名世的。他的長篇代表作《紅與黑》,傳世一百多年,魅力分毫未減。然而,他的短篇小說也寫得十分精彩。其代表作《瓦尼娜•瓦尼尼》、《艾蕾》(直譯為《卡斯特羅修道院長》)等,寫得生動傳神,脍炙人口,堪稱世界短篇小說花園裡的奇葩。它們與梅裡美的《馬特奧•法爾戈納》、《塔芒戈》、巴爾扎克的《戈布塞克》一起,標志著法國短篇小說創作的成熟。
其中《往事連篇》(直譯為《一個意大利紳士的回憶》)、《箱子與鬼》《米娜•德•旺格爾》、《媚藥》、《菲利貝》等五篇譯自法國瑟伊出版社的《司湯達小說選》,其余八篇譯自法國伽裡瑪出版社的《意大利轶事》。
目錄:
一:上卷
二: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