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詩薮
作者: (明)胡應麟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豎排繁體,掃描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書號: 10186-137
發行時間: 1979年11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繁體中文
簡介:
◎類 別 文學
◎出版機構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書 號 10186-137
◎頁 碼 364頁
◎作 者 (明)胡應麟
◎譯 者 N/A
詩話著作。撰者明代胡應麟(1551~1602)。字元瑞,號石羊生,又號少室山人,蘭溪(今屬浙江)人。廣涉書史,記誦淹博,多所撰著,主要有《少室山房類稿》等。《詩薮》分內、外、雜、續4編,共20卷。內編6卷,以詩體為綱,自古體雜言至近體絕句。外編6卷,以朝代為序,自周、漢至元。雜編6卷,是補遺與考證。續編2卷,評述本朝詩,自洪武至嘉靖。胡氏受王世貞推引登上文壇,被列為末五子之一。此書主旨即在闡發前七子、後七子的格調說,辨析不同詩體,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提倡取法於諸體方盛之時,以達到格高調正。在前後七子之中,胡氏實際上傾向何景明、王世貞之論,所以倡格調而兼神韻,認為“體格聲調有則可循,興象風神無方可執。故作者但求體正格高,聲雄調鬯;積習之久,矜持盡化,形跡俱融,興象風神,自爾超邁”。此書雖非開派創新之作,但對認識明中葉前後七子之文學思潮很有裨益。在對作家作品的評論中亦時有可取見解,如說《莊子》、《列子》之文最接近於詩,杜甫格調實與盛唐大別,蘇轼、黃庭堅用事而為事障,程頤、邵雍談理而為理障等。此外,此書搜集、記述歷代詩人、詩篇、詩論情況甚為豐富,對文學史與文學理論史的研究均有較大資料價值。
現存主要版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校本為最善。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歷十八年胡氏少室山房原刊本最早,惜為殘本,僅內編古體3卷,外編周漢、六朝、唐上3卷。南京圖書館藏日本貞享3年重刊明本較全。清末廣雅書局刊本較通行,但非足本,缺外編宋、元 2卷與續編,亦多訛誤。
目錄:
序
石羊生傳
內編
卷一 古體上 雜言
卷二 古體中 五言
卷三 古體下 七言
卷四 近體上 五言
卷五 近體中 七言
卷六 近體下 絕句
外編
卷一 周漢
卷二 六朝
卷三 唐上
卷四 唐下
卷五 宋
卷六 元
雜編
卷一 遺逸上 篇章
卷二 遺逸中 載籍
卷三 遺逸下 三國
卷四 閏余上 五代
卷五 閏余中 南渡
卷六 閏余下 中州
續編
卷一 國朝上 洪永 成弘
卷二 國朝下 正德 嘉靖
本資料來自互聯網,限個人測試學習之用,不得用於商業用途,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