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超載
原名: OVERLOAD
作者: Arthur Hailey [加]阿瑟·赫利
譯者: 巫一丁
梅孝達
張柏然
巫寧坤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版面精確還原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書號: 10100·435
發行時間: 1981年01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Arthur Hailey
OVERLOAD
DOUBLEDAY & COMPANY, INC.
GARDEN CITY, NEW YORK
1979
根據紐約達伯迪出版公司 1979 年版譯出
超 載
[加]阿瑟·赫利著
巫一丁 梅孝達 張柏然 合譯 巫寧坤 校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江蘇省新華書店發行 江蘇新華印刷廠印刷
開本787×1092 毫米 1/32 印張18.75 字數405, 000
1981 年1 月第1版 1981 年1 月第1 次印刷
印數1-65, 000 冊
書號:10100·435 定價:1.35 元
譯 後 記
阿瑟·赫利是僑居美國的加拿大小說家,他的小說都是暢銷書,而且已譯成了二十種文字。他的主要作品有《最後的診斷》 、 《身居顯要》 、 《大飯店》 、 《機場》 、 《車輪》 、 《錢商》等長篇小說。 《超載》是他的新作,於1979年1月在美國出版,而且可能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因為他最近已宣布退休。 赫利雖是加拿大人,他的小說所反映的卻都是當代的美國社會生活。他往往選擇其中的一個側面,例如一家大飯店或一座大機場,作為熱點,來揭示當代美國社會所面臨的某些問題。這部新作《超載》也不例外。通過日益加劇的能源危機,作者集中揭示了當代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一些要害問題,而籠罩在這一切之上的,是迫在眉睫的大規模停電的威脅,其後果將是使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美國陷入全面癱瘓。在這場牽連頗廣的電力危機之中,上有道貌岸然的最高法院法官,下至落入恐怖分子圈套的鄉下姑娘,都被迫一一亮相,各種社會力量之間新的矛盾和沖突應運而生。
《超載》的題材對於進入八十年代的美國是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也深入生活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又善於把技術性的素材點化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和人物的悲歡離合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的陰暗現實而又引人入勝的故事。遺憾的是,作者似乎把這場驚心動魄的危機歸結為兩種社會力量之間的斗爭:一 方面是俨然“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私營電力公司,另一方面是書生氣十足的環境保護論者、無惡不作的恐怖主義分子和名利熏心的昏庸政客。這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分析不可避免地妨礙作者對主題作更深入的挖掘。因此,作者也只能把八十年代的 “金州” (也就是美國吧) 大放“光明”的希望寄托在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現代的“尼姆羅德”①金人身上了。
阿瑟·赫利固然不是個左拉,更不是個巴爾札克,但他二十年來所寫的一系列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小說,仍然不失為當代美國社會的一種人間喜劇。對於我們了解當代美國社會,了解美國人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的恐懼和希望, 《超載》以及赫利的其它小說提供了一面有用的鏡子。
① 小說主人公的名字是尼姆羅德·哥爾德曼。 “尼姆羅德”是《聖經·舊約全書》中一個偉大的獵人和統治者的名字。 “哥爾德曼”的意思是“金人” 。
觀者二校
2008年 4月11 日星期五
0:05:58
觀者注:原書中標注著重號的文字用深紅色黑體字代替。
再注:作者名又譯作 黑利
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