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文學圖書 >>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茨維塔耶娃詩選》(茨維塔耶娃)文字版,版面精確還原[PDF]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茨維塔耶娃詩選》(茨維塔耶娃)文字版,版面精確還原[PDF]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文學圖書
發布時間 2017/7/10
大       小 -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茨維塔耶娃詩選》(茨維塔耶娃)文字版,版面精確還原[PDF] 簡介: 中文名 :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茨維塔耶娃詩選 作者 : 茨維塔耶娃 譯者 : 蘇杭 資源格式 : PDF 版本 : 文字版,版面精確還原 出版社 : 外國文學出版社 書號 : 7-5016-0104-6/I·104 發行時間 : 1991年09月 地區 : 大陸 語言 : 簡體中文 簡介 : 小白桦詩庫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 ——茨維塔耶娃詩選 蘇 杭 譯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茨維塔耶娃詩選》(茨維塔耶娃)文字版,版面精確還原[PDF]"介紹
中文名: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茨維塔耶娃詩選
作者: 茨維塔耶娃
譯者: 蘇杭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版面精確還原
出版社: 外國文學出版社
書號: 7-5016-0104-6/I·104
發行時間: 1991年09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小白桦詩庫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
——茨維塔耶娃詩選
蘇 杭 譯
外國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北京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
Zhi Yibainianyihoude Ni
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
(北京朝內大街 166 號)
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
文字六○三廠印刷
字數108,000 開本787×940 毫米 1/32 印張6 3/4 插頁2
1991 年9 月北京第1 版 1991年9 月湖北第1 次印刷
印數0,001-3,250
ISBN 7-5016-0104-6/I·104 定價 3.15元

前 言
像俄羅斯詩歌的巨擘葉賽寧和馬雅可夫斯基一樣,瑪麗娜·伊萬諾夫娜·茨維塔耶娃於 1941 年 8月 31 日在俄羅斯中部的小城葉拉布加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是孤苦的、艱難的、悲慘的一生。
那是高傲的、充實的、永恆的一生。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於 1892 年 10 月 8 日(俄歷 9 月 26 日)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她的父親伊萬·茨維塔耶夫是莫斯科大學教授,語文學家,藝術學家,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莫斯科美術博物館的創建者;母親瑪麗亞·梅因是一位頗有才華的音樂家,精通數種語言,是她丈夫創建博物館的得力助手。茨維塔耶娃本應有一個金色的童年,但不幸的是母親患上了肺結核,在她十四歲時便離開了他們。還在母親在世時,她便嘗到了動蕩不安的生活與孤獨冷漠的滋味。為了給母親治病,全家長期漂泊國外,十歲的她與八歲的妹妹阿納斯塔西娅兩人常年在意大利、瑞士和德國等地寄宿學校讀書。不到十七歲時,她只身前往法國巴黎大學聽古代法國文學課。她自幼養成的那種清高孤傲的性格使她後來吃盡了苦頭。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六歲便開始寫詩。她意識到自己在詩歌方面的天賦,大概是在 1903-1904年,也就是她十一到十二歲的時候(組詩《書桌》)。1910 年秋天,她剛滿十八歲,便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黃昏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盡管從內容上看沒有跳出一個少女的生活圈子,但是由於它顯露出作者早熟的詩歌才華,得到了著名詩人勃留索夫、沃洛申的贊許。沃洛申甚至親自登門拜訪這位初出茅廬的作者。此後,他不僅引導茨維塔耶娃走進了“詩歌的殿堂”,二人還結成了忘年交。1911 年茨維塔耶娃放棄了學業,來到了詩人沃洛申在克裡木的科克傑別裡創辦的文學家之家。那裡吸引著許多作家、藝術家。正是在那裡,她遇到了出身於革命世家的子弟謝爾蓋·埃夫倫,1912 年1 月,兩人便結為伉俪,9 月女兒阿裡阿德娜(阿利娅)出世。同年她出版了第二本詩集《神燈》。
然而好景不長,1913 年 8 月,在茨維塔耶娃不到二十一歲的時候,父親也與世長辭。繼而她又與丈夫長期別離,給她的命運平添了一層不祥的色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謝爾蓋·埃夫倫作為救護人員輾轉於各地,十月革命的日子裡,白軍潰敗,作為白軍軍官的謝爾蓋·埃夫倫被命運拋到了國外。茨維塔耶娃帶領女兒阿利娅和 1917 年 4 月出生的二女兒伊琳娜留在莫斯科,母女三人相依為命。她沒有任何收入,“靠寫詩是不能養家糊口的”, 這話雖然是她多年以後在另一種更為艱苦的國外環境下說出的,但當時茨維塔耶娃對自己的無能為力確也有了充分的認識。她一度到俄羅斯聯邦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工作,偶爾也出席一些詩歌朗誦會,包括為募捐而舉辦的晚會。她雖然不修邊幅,甚至流露出她那固有的高傲神情,卻也被聽眾當作自己人而受到熱情歡迎。一個強者在生活最艱難的處境中永遠能夠迸發出最旺盛的創作力。茨維塔耶娃在這段時間裡,以頑強的毅力不僅寫了數百首抒情詩,還對民間文學作了探討——她以俄羅斯民間故事為素材寫了許多首長詩。此外,她還與藝術劇院的演員們合作,為他們寫了幾部詩劇,同時從他們那裡得到靈感,向他們奉獻了不少組詩。茨維塔耶娃的早期詩作,“是用古典的語言和風格寫作”的,她的“抒情詩的形式有一種威力……這是她嘔心瀝血摸索出來的形式,它不是軟綿綿的,而是濃縮精練的”,這些詩具有 “無限的純潔的力量”①。“你那樣子同我相像,走起路……”、“哪裡來的這般柔情似水?……”、“同我們一起宿夜的親愛的旅伴!……”、《致一百年以後的
你》、“我在青石板上揮毫……”等詩便是如今已成為傳世之作的早年的抒情詩。
在與謝爾蓋·埃夫倫離別四年半以後,借助愛倫堡於 1921 年春出國訪問之便,茨維塔耶娃於同年7 月 14 日意外地得到了丈夫在布拉格查理大學讀書的消息,茨維塔耶娃隨後於 1922 年 5 月 15 日攜不滿十歲的女兒阿利娅(二女兒伊琳娜於 1920 年餓死)去國外與丈夫團聚,從此,茨維塔耶娃與祖國離別了十七年,備受痛苦的煎熬。
離開俄羅斯以前,茨維塔耶娃已經確立了她作為詩人的地位,她的創作已經完全成熟,而且正處於旺盛時期。她先後又出版了三本詩集:《選自兩本詩集》 (1913)、 《裡程集》 (1921初版, 1922再版) 、 《卡桑諾瓦的結局》(戲劇小品,1922)。
茨維塔耶娃出國後的第一站是柏林。當時那裡是俄國文化人匯集的中心,高爾基、阿·托爾斯泰、霍達謝維奇、安德列·別雷等人較長時期住在那裡;葉賽寧、帕斯捷爾納克等人也在那裡作過短暫的逗留。茨維塔耶娃與他們有過一些接觸,特別是與帕斯捷爾納克常有書信往來。1926 年,帕斯捷爾納克又將茨維塔耶娃介紹給奧地利詩人裡爾克,但是遺憾的是茨維塔耶娃還沒來得及與裡爾克謀面,後者便溘然長逝,然而這三位詩人往來的書簡以及相互的獻詩如今已成為世界文壇的珍品。盡管柏林約有七十家俄羅斯人辦的出版社和報刊,具備出版詩集的有利條件,但是茨維塔耶娃只在那裡逗留了兩個半月,便於 1922年8月1日去布拉格。1925年2月1日她的兒子格奧爾吉(穆爾)在那裡出生。謝爾蓋·埃夫倫在布拉格住讀,為了節省開支,茨維塔耶娃便帶領孩子住在郊區鄉間,曾五次更換租金更為低廉的住房。茨維塔耶娃除了忙於家務以外,從未放松創作。除了短詩,她還創作了一些大型作品,如長詩《山之歌》 (1924)、 《終結之歌》 (1924), 組詩《樹木》 (1922-1923)、《電報線》(1923)等。
為了兒子的教育問題,茨維塔耶娃未等丈夫大學畢業便於 1925 年 11 月 1 日攜十二歲的女兒和九個月的兒子移居法國。起初住在巴黎友人家裡,後來又五次遷居巴黎郊區的五處鄉鎮。她在法國僑居的時間最久,近十四年,但是在布拉格度過的三年多卻給她留下遠比巴黎更美好的印象。這期間,茨維塔耶娃曾去倫敦和布魯塞爾舉辦詩歌朗誦會,或去海濱度假。
由於丈夫有病,四口之家的生計只靠茨維塔耶娃寫詩的稿費和朗誦會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益困難。因此,從30年代起,茨維塔耶娃改為從事“能夠養家糊口”的散文創作。散文創作的素材多取自她個人的經歷和家世。《父親和他的博物館》、《母親和音樂》、《老皮緬處的住家》、《索涅奇卡的故事》便屬於這一類;另一類是關於一些詩人的回憶和對普希金的研究:《一首獻詩的經過》(關於曼德爾施塔姆)、《活生生的人的活生生的事》(關於沃洛申) 、 《迷惑的靈魂》 (關於安德列·別雷) , 《我的普希金》 、 《普希金和普加喬夫》;還有一些如《時代和當代俄羅斯的抒情詩》、《同歷史一起的詩人和處在歷史之外的詩人》,則是評論同代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和帕斯捷爾納克的創作個性以及探討詩人和他們的使命的文章。
茨維塔耶娃初到國外時,受到俄國流亡作家們的熱烈歡迎。幾家俄國僑民辦的出版社爭相向她約稿,僅頭兩年她出版的詩集便有《離別集》 (1922,柏林-莫斯科) 、 《致勃洛克的詩》 (1922,柏林) 、 《少女女皇》(童話詩,1922,柏林-彼得堡)、《普緒刻》(1923, 柏林) 、 《手藝集》 (1923, 柏林-莫斯科) 、 《小伙子》 (童話詩, 1924, 布拉格)等六冊,四年後又出版了《離開俄羅斯以後》(1928,巴黎),這是茨維塔耶娃僑居國外時的最後一本詩集。
嚴酷的現實使茨維塔耶娃擺脫掉“除了心靈以外,我什麼都不需要”的超然的人生哲學,逐漸對流亡圈子的空虛、冷漠、庸俗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投以無情的輕蔑和辛辣的譏諷(《報紙的讀者》)。 1928年馬雅可夫斯基訪問巴黎時,她的表現進一步加劇了她在政治上與那些流亡者的分歧。茨維塔耶娃公開表示歡迎馬雅可夫斯基,她剛到國外時就曾將馬雅可夫斯基的《敗類們》一詩譯成法文發表。1928 年11 月 7 日她出席了在伏爾泰咖啡館舉行的馬雅可夫斯基詩歌朗誦會,會後記者問她:“關於俄羅斯您有什麼話要說嗎?”茨維塔耶娃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裡有力量。”早在六年前的1922年4月28日清晨,茨維塔耶娃在離開俄羅斯的前夕,在空蕩蕩的鐵匠橋街遇到了馬雅可夫斯基,並問他:“您有什麼話要轉告歐洲嗎?”後者答道:“這裡有真理。”茨維塔耶娃 1928年答記者的那句話,就是與馬雅可夫斯基 1922 年對她說的這句話遙相呼應的。茨維塔耶娃以她“那裡有力量”這句斬釘截鐵的話,並以“她的整個詩歌的實質,與反動勢力抗衡並且勇敢地表明自己對新的、蘇維埃的俄羅斯的同情”。①然而這句話卻也斷送了她全家的一部分生活來源。過去發表她的作品的《最新消息》報從此不再發表她的作品。但是茨維塔耶娃後來在給馬雅可夫斯基的信裡毫不含糊地並且不無驕傲地承認別人對她的指責:“如果說她(指茨維塔耶娃)歡迎的只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那麼她歡迎的就是以他為代表的新的俄羅斯……”後來馬雅可夫斯基為了向她表示敬意,曾在他的創作展覽會上展示過這封信。
在回顧僑居的日子時,茨維塔耶娃寫道:“開始時(熱情地!)發表我的作品,後來清醒以後,便不再找我,他們意識到不是自己人——而是那邊的。”“我不是為這裡寫作(這裡的人不理解——因為聲音),而正是為了那邊——語言相通的人。”然而,詩人也痛苦地意識到雖然“我的讀者在俄羅斯,可是我的詩卻到不了那裡”。
由於這種難以排遣的痛苦與那使她肝腸寸斷的鄉愁交織在一起,她這一時期關於祖國的詩作具有與眾不同的感染力(“我向俄羅斯的黑麥致以問候……” 、 《松明》 、 《接骨木》 、 《祖國》 、 “鄉愁啊, 這早就已經……”)。與那些十月革命後離開俄羅斯僑居國外的作家(如布寧)一樣,她離開祖國的時間越久,思念故土的感情就越強烈,
“這裡既不需要我。那裡我又沒有可能”這種既不甘心與那些龌龊鄙俗的僑民為伍,又有家歸不得的進退維谷的處境,使茨維塔耶娃幾乎神經失常。
鄉愁啊!這早就已經
被戳穿的糾纏不清的事情!
對我來說全然一樣——
在哪兒都是孤苦伶仃,
就連她自幼那樣熱愛的俄羅斯語言都不能使她的感情平靜下來:
就連祖國的語言,還有它那
乳白色的召喚都沒能使我陶醉,
究竟因操何種語言而不為路人
理解——對我全然無所謂!
在“一切家園我都感到陌生,一切神殿對我都無足輕重”的痛苦的自嘲中,筆鋒卻突然一轉:
然而在路上如果出現樹叢,
特別是那——花楸果樹……
那對故土的親切的記憶,那作者幼時在家園曾圍繞著它嬉戲的火紅的花楸果樹,有著多麼強大的誘惑力啊,可是它剛一出現在詩人的腦海裡,卻又戛然而止,不知有多少言語、多少感情盡在這不言之中,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如此含蓄、如此深沉的藝術處理,這般令人回腸九轉的懷鄉詩,只能出自有著特殊經歷的茨維塔耶娃之手。
盡管茨維塔耶娃的思想感情這般紛亂復雜,但她卻把父輩與兒女們截然分開,“我們的良心不是你們的良心”,“我們的爭吵不是你們的爭吵”,“孩子們,自己去創作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激情,寫自己的歲月”;“祖國不會把我們召喚”,“去吧,我的兒子,回家去吧”,“回到自己的家園”,詩人念念不忘用熱愛祖國的感情來培育自己的兒子:“像用唧筒一樣,我把羅斯汲取——把你澆灌”。(《給兒子的詩》)·10·
而《祖國》一詩再次表達了她的這種思想感情:
我不是白白地讓孩子們眷戀
那遠方——比海水還要湛藍。
你啊!我就是斷了這只手臂,——
哪怕一雙!我也要用嘴唇著墨
寫在斷頭台上:令我肝腸寸斷的土地——
我的驕傲啊,我的祖國!
“我的整個生活便是我的心靈的故事”這樣一種自我封閉式的生活信條,經過嚴酷無情的歷史的校正,終於變成了“任何人都逃不脫歷史的”這樣的真理——盡管詩人領悟這真理遲了一些。因此,當德國法西斯入侵被她視為她兒子的故鄉的捷克斯洛伐克時,她一下子便擺脫開自己的心靈的故事而邁進了歷史。茨維塔耶娃時時刻刻注視著捷克事態的發展,她的心同捷克人民的心一起跳動。她奮筆疾書,一氣寫成了包括十五首詩的組詩《致捷克的詩章》。這組詩浸透了詩人對捷克人民的熱愛,充滿了對德國法西斯的仇恨。這組詩是茨維塔耶娃創作中少見的政論詩,是她一生創作的頂峰!
隨著歷史的進程,謝爾蓋·埃夫倫和女兒阿利娅均投身於西班牙人民反對國內法西斯叛亂的斗爭。不久,在 1937 年 3 月,阿利娅懷著滿腔希望只身返回祖國。同年秋天,謝爾蓋·埃夫倫為了與蘇聯在國外的一起情報工作有關的事件不得不倉促秘密返回蘇聯。在這種對茨維塔耶娃和她的兒子極為不利的處境下,她已經沒有可能再在法國居住下去。茨維塔耶娃這一階段把她的全部精力和時間用在整理、安排自己的手稿上。為了她兒子的前程,也為了給她的詩找到家,茨維塔耶娃攜帶著十四歲的兒子穆爾於 1939 年 6 月 18 日重新踏上了她走遍天涯海角到處都裝在心裡的黑土地(《祖國》)。一個在國外歷盡滄桑漂泊了十七年之久的游子,一旦回到養育自己的故土的懷抱,酸甜苦辣便一齊湧進了心頭。然而,就在全家重新團聚在自己家園的兩個月內,厄運卻一次又一次地降臨到茨維塔耶娃的頭上。8 月 27日深夜,女兒阿利娅突然被捕,過了不到一個半月,即 10 月 10日,身患重病的丈夫謝爾蓋也遭到逮捕。這種意想不到的打擊,使茨維塔耶娃痛不欲生。她在1940 年 9 月 5 日的筆記中寫下了當時的心境:“人家都認為我勇敢。我不知道有誰比我更膽小。我什麼都怕。怕眼睛,怕黑暗,怕腳步聲,而最怕的是自己,自己的頭腦……沒有人看得見——沒有人知道,——已經有一年了(大約)我的目光在尋找鉤子……活到頭——才能嚼完那苦澀的艾蒿。”
茨維塔耶娃一面為女兒和丈夫到處奔走求告,一面辛勤地從事詩歌翻譯借以謀生,並打發那更為身返回祖國。同年秋天,謝爾蓋·埃夫倫為了與蘇聯在國外的一起情報工作有關的事件不得不倉促秘密返回蘇聯。在這種對茨維塔耶娃和她的兒子極為不利的處境下,她已經沒有可能再在法國居住下去。茨維塔耶娃這一階段把她的全部精力和時間用在整理、安排自己的手稿上。為了她兒子的前程,也為了給她的詩找到家,茨維塔耶娃攜帶著十四歲的兒子穆爾於 1939 年 6 月 18 日重新踏上了她走遍天涯海角到處都裝在心裡的黑土地(《祖國》)。一個在國外歷盡滄桑漂泊了十七年之久的游子,一旦回到養育自己的故土的懷抱,酸甜苦辣便一齊湧進了心頭。然而,就在全家重新團聚在自己家園的兩個月內,厄運卻一次又一次地降臨到茨維塔耶娃的頭上。8 月 27日深夜,女兒阿利娅突然被捕,過了不到一個半月,即 10 月 10日,身患重病的丈夫謝爾蓋也遭到逮捕。這種意想不到的打擊,使茨維塔耶娃痛不欲生。她在1940 年 9 月 5 日的筆記中寫下了當時的心境:“人家都認為我勇敢。我不知道有誰比我更膽小。我什麼都怕。怕眼睛,怕黑暗,怕腳步聲,而最怕的是自己,自己的頭腦……沒有人看得見——沒有人知道,——已經有一年了(大約)我的目光在尋找鉤子……活到頭——才能嚼完那苦澀的艾蒿。”
茨維塔耶娃一面為女兒和丈夫到處奔走求告,一面辛勤地從事詩歌翻譯借以謀生,並打發那更為莫斯科,8 月 18 日被疏散到鞑靼自治共和國境內的小城葉拉布加。隨之而來的焦慮是,她唯一可以賴以為生的技能是翻譯外國詩歌,但這種技能在那裡卻毫無用處。於是她在 8 月 26 日只身前往莫斯科作家協會所在地契斯托波爾,請求遷居該處並在作協基金會即將開設的餐廳裡謀得一個洗碗工的工作,然而就連這個最低的要求也未得到滿足,於是她於 8 月 28 日返回葉拉布加。至此,她的精神已經完全崩潰。她痛苦地感到,她一向認為詩人是“有用的”,但如今詩人已毫無價值了。作為一個母親,她雖然日夜為兒子心焦如焚,卻毫無保護他的能力。萬般無奈,她只好將保護兒子的責任托付給別人,自己卻於 8 月 31 日趁房東星期日外出時懸梁自盡了。她在給兒子的遺囑中說:“小穆爾!原諒我,然而越往後就會越糟。我病得很重,這已經不是我了。我愛你愛得發狂。要明白,我無法再活下去了。轉告爸爸和阿利娅——如果你能見到——我愛他們直到最後一息,並且解釋一下,我已陷入絕境。”
然而茨維塔耶娃無法知道,也正是在這一年的同一月份裡,謝爾蓋·埃夫倫被處決,也就是說,茨維塔耶娃在遺書裡囑咐兒子轉告爸爸的時候,她的丈夫已經先於她到達彼岸。
過了不到三年,使茨維塔耶娃最為擔憂的兒子格奧爾吉·埃夫倫於 1944 年初應征入伍,“去開辟
始“以這些遲到的和及時的饋贈裝點祖國的詩壇”,“等待她的將是最高的榮譽”①。三十年來,不僅世界上許多國家出版了她的大量作品和關於她的研究著作,她的祖國也出版了二十余種她的作品選,每一種的印數少則 5 萬,多則 25 萬。我們不難據以推算出讀者的人數。她寫的詩劇以及根據她的詩作改編的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不斷被搬上舞台。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等人為她的詩作譜寫的樂曲被列為音樂會的保留節目。此外,蘇聯各地還經常舉辦茨維塔耶娃詩歌朗誦會。
我還感到悲哀的是,直到今天黃昏——
我久久地追隨西沉的太陽的蹤跡, ——
經歷了整整的一百年啊,
我才最終迎來了你!
1992 年將是茨維塔耶娃誕辰一百周年,茨維塔耶娃一生中不勝翹企的讀者如今正追隨著她的蹤跡……
譯 者
1990,3,24
聽聽那冷雨 OCR 一校
2007年 8月 30日 星期四
21:09:15
觀者二校
2007年 9月 2日星期日
11:29:22
目錄:
“我的詩啊寫得那樣地早……”1
“你那樣子同我相像,走起路……”2
“我這會兒伏臥在床上……”4
給外祖母6
“我喜歡——您不是為我而害相思……”8
“我懷著柔情蜜意……”10
“吉卜賽人是那樣地喜歡分離!……”11
“我種了一棵小蘋果樹……”12
“任誰也沒有奪走什麼東西……”13
“哪裡來的這般柔情似水?……”15
莫斯科吟16
1. “夜晚打從鐘樓經過16
2. “那一天即將到來——都說那是悲傷的一
天!……”17
3. “在被彼得遺棄的京城上空……”10
4. “一串串花楸果……”19
失眠21
1. “我的雄偉的城市裡——夜已深沉……” 21
2. “我這會兒是上天派來的賓朋……”22
3. “烏黑得有如瞳孔,有如瞳孔……”23
4. “瞧啊,又是一扇窗棂……” 23
致阿赫馬托娃25
1. “啊,哀歌的缪斯,缪靳中最美的女神!……”25
“蒼白的太陽和低沉的、低沉的烏雲……”27
“我要從所有的大地,從所有的天國奪回
你……”28
“同我們一起宿夜的親愛的旅伴!……”30
唐璜32
1. “在凜冽的清晨時刻……”32
2. “晨曦矇眬的時光……”33
3. “正好——夜半……”35
斯堅卡拉辛36
1. “風兒同金色的夕陽去睡眠……”36
2. “伏爾加河上——夜色彌漫……”36
3. (拉辛的夢)36
“吻一吻額角——會消除煩惱……”41
吉卜賽人的婚禮42
“我是你筆下的一張紙……”44
“宛若左右兩只膀臂……”45
“像星星,像玫瑰,生長出詩……”46
“假如心靈生就一雙翅膀……”47
“凡是別人不要的——請都拿給我!……”48
眼睛(“看慣了草原的——眼睛……”)49
丑角51
1. “我記起十一月末一個晚上,夜闌人靜……”51
2. “太陽只有一個,可它走遍了大小城鎮……”52
“我告別了英格蘭濃霧彌漫的海岸……”54
致一百年以後的你56
“我在青石板上揮毫……”59
兩首歌61
1. “誰若是以分離為手段……” 61
2. “昨天你還含情脈脈地望著我……”63
第一輪太陽66
眼睛(“兩團火光!——不,兩面明鏡!……”) 67
青春69
1. “我的青春啊!我的視同陌路的……”69
2. “從一個少女一下子變成了巫婆!”70
黎明時分72
塵世的特征73
1. “去為自己把可信賴的女友尋覓……”73
電報線74
1. “專橫的鄉間!……”74
2. “我不是女魔法師!頓河遠方的白書……”75
3. “有時候沙皇在上天……”77
4. “當我那心愛的弟兄……”78
布拉格騎士80
兩個82
1.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詩韻……”82
...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