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批評的解剖
作者: [加]諾思羅普·弗萊
譯者: 陳慧
袁憲軍
吳偉仁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書號: 9787530644195
發行時間: 2006年01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頁碼:534 頁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3064419X/9787530644195
·條形碼:9787530644195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0開
·正文語種:中文
·叢書名:20世紀歐美文論叢書
簡介
20世紀被稱為批評的世紀,但是在西方,真正把文學批評當作一門獨立的學科,對其自身進行比較系統的探討的,應當說是從《批評的解剖》開始。本書以相當開闊的眼界剖析和總結了西方現存各種批評流派的是非得失,既是50年代以前西方文藝批評的系統總結,又是50年代以後西方文學批評新動向的明確宣言,所以,這是一部劃時代的批評專著。
同時,本書也是原型批評的代表性論著。弗萊在本書中吸收了心理學、人類學的成果,融匯了“新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等各家之長處以及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系統地論述了原型批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其本人也因此成為原型批評的主要權威。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也是西方最早的一部結構主義文學批評著作,因為這本書著重研究西方整個文學系統的結構形式,並對這些結構形式進行了多層面的精細分析。由於這樣的宏闊、豐富與精深,本書被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界奉為當... (展開全部) 20世紀被稱為批評的世紀,但是在西方,真正把文學批評當作一門獨立的學科,對其自身進行比較系統的探討的,應當說是從《批評的解剖》開始。本書以相當開闊的眼界剖析和總結了西方現存各種批評流派的是非得失,既是50年代以前西方文藝批評的系統總結,又是50年代以後西方文學批評新動向的明確宣言,所以,這是一部劃時代的批評專著。
同時,本書也是原型批評的代表性論著。弗萊在本書中吸收了心理學、人類學的成果,融匯了“新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等各家之長處以及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系統地論述了原型批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其本人也因此成為原型批評的主要權威。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也是西方最早的一部結構主義文學批評著作,因為這本書著重研究西方整個文學系統的結構形式,並對這些結構形式進行了多層面的精細分析。由於這樣的宏闊、豐富與精深,本書被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界奉為當代經典著作,影響十分深遠。
導語
作者弗萊在本書中吸收了心理學、人類學的成果,融匯了“新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等各家之長處以及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系統地論述了原型批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其本人也因此成為原型批評的主要權威。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也是西方最早的一部結構主義文學批評著作,因為這本書著重研究西方整個文學系統的結構形式,並對這些結構形式進行了多層面的精細分析。由於這樣的宏闊、豐富與精深,本書被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界奉為當代經典著作,影響十分深遠。
編輯推薦
20世紀被稱為批評的世紀,但是在西方,真正把文學批評當作一門獨立的學科,對其自身進行比較系統的探討的,應當說是從《批評的解剖》開始。《批評的解剖》以相當開闊的眼界剖析和總結了西方現存各種批評流派的是非得失,既是50年代以前西方文藝批評的系統總結,又是50年代以後西方文學批評新動向的明確宣言,是一部劃時代的批評專著。
文摘
歷史批評:模式的理論:
虛構的模式:引言:
亞裡士多德在《詩學》的第二章中,談到虛構作品之間存在差別,這些差別是由其中的人物屬於不同等次才造成的。據他說,有些作品中,人物比我們好;另有一些作品中,人物比我們壞;更有些作品中,人物與我們不分上下。現代批評家們並未多麼注意這一段話,因為亞裡士多德所強調的“好”與“壞”反映了一種關於文學的嚴格維護道德的觀點。可是亞裡士多德是用兩個希臘詞spoudaios和phaulos分別指好和壞的,這兩個詞引申的意義為“重”和“輕”。在虛構的文學作品中,情節是指某人做了某事。這某人便是主人公,主人公完全按照作者為他規定的前提,因而也符合觀眾期待那樣,做了他所能辦到的事,或者沒有做他本可完成的事。因此,虛構作品之可以分類,不是根據道德,而是按照主人公的行動力量超過我們、不及我們或是與我們大致相同。具體有如下述:
一、如果主人公在性質上超過凡人及凡人的環境,他便是個神祗;關於他的故事叫做神話,即通常意義上關於神的故事。這種故事在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通常並不列人規定的文學類型之內。
二、如主人公在程度上超過其他人和其他人所處的環境,那麼他便是傳奇中的典型人物;他的行動雖然出類拔萃,但他仍被視為人類的一員。在傳奇的主人公出沒的天地中,一般的自然規律要暫讓點路:凡對我們常人來說不可思議的超凡勇氣和忍耐,對中的英雄來說動十分自然;……
目錄:
一部不可取代的煌煌學術巨著——《批評的解剖》再版譯序
參與爭鳴的導言
參與爭鳴的導言歷史批評:
模式的理論(論文之一)
虛構的模式:引言悲劇的虛構模式喜劇的虛構模式主題的模式倫理批評:
象征的理論(論文之二)
引言字面和描述的階段:
象征是母題和符號形式階段:
象征是形象神話階段:
象征是原型總釋階段:
象征是單元原型批評:
神話的理論(論文之三)
引言原型意義理論(一):
神谕的形象原型意義理論(二):
魔怪的形象原型意義理論(三):
類比的形象敘事結構的理論:
引言春季的敘事結構:
喜劇夏季的敘事結構:
傳奇秋季的敘事結構:
悲劇冬季的敘事結構:
嘲弄和諷刺修辭批評:
體裁的理論(論文之四) 引言反復性節奏:
口述史詩持續性節奏:
散文得體的節奏:
戲劇聯想的節奏:
抒情詩戲劇的特定形式特定的主題形式(抒情詩和口述作品)
特定的連續形式(散文體虛構作品)
特定的百科全書型形式非文學性散文的修辭權宜的結論權宜的結論附錄:重要術語表校閱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