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孟子正義
作者: (清)焦循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中華書局
書號: 9787101000993
發行時間: 1987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
孟子正義》為焦循(裡堂,1763–1820)所編著。據裡堂自述,其弱冠即好讀《孟子》,立志為《正義》。惜為世務所阻,故「辍而不為」。
其後裡堂與友人黃承吉(1771–1842)論學,二人有鑒諸經《正義》,只知僅守一家之注,而未能兼綜博采,故欲為諸經另撰新疏,冀能「破孔賈之藩籬,突徐楊之門戶」。群經之中,裡堂以家學淵源,尤精於《易》。而於《周易》以外,裡堂深惡《孟子》偽孫奭疏「體例踳駁,征引陋略乖舛,文義冗蔓俚鄙」,故亦思為《孟子》另著新疏,以補前人之阙。
因之,裡堂於完成《易學三書》後,即與其子廷琥編撰《孟子正義》。關於《孟子正義》的編纂過程,裡堂嘗記之曰:「於丙子冬,與子廷琥,纂為《孟子長編》三十卷,越兩歲乃完。戊寅十二月初七日,立定課程,次第為《正義》三十卷,至己卯秋七月草稿粗畢。」
可見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冬天,裡堂父子已開始准備編撰《孟子正義》。二人先以近兩年時間,博采歷代有關《孟子》及趙注之論述,編次為《孟子長編》三十卷。及《長編》既成,裡堂再就其中所錄,刪繁補缺。
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七月,草成《孟子正義》三十卷。其間裡堂惟恐「志有懈弛」,故「立定課程」以逐日稽省。 惜翌年七月,裡堂舊病復作,故於《孟子正義》的校謄、編訂上,僅能手錄其中十二卷而已。
裡堂殁後,廷琥秉承父志,歇力完成《孟子正義》之校對、謄錄工作。惜半年有余,於道光元年(1821年)二月,廷琥亦以病終。臨終之日,遂深托其叔焦征,以完成《孟子正義》之刊刻印行。最後於道光五年(1825年),《孟子正義》終告付梓完成。
從上可見,《孟子正義》一書,蓋成於焦循、焦廷琥、焦征三人之手,並於道光五年二月印行,此乃今傳《焦氏叢書》本。後光緒二年(1876年),衡陽魏綸先復校此本,成《焦氏遺書》本。除此以外,尚有數種版本流傳,茲試列各種版本如下:
1. 稿本,南京圖書館藏。 2. 《焦氏叢書》本,清道光元年(1821年)刻。 3. 《皇清經解》本,清道光9年(1829年),廣東學海堂刻。 4. 清道光刻本,謝章铤校,福建省圖書館藏。 5. 《焦氏遺書》本,清光緒2年(1876年)衡陽魏氏刻。
此外於1987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孟子正義》點校本。此書以清鹹豐10年(1860年)補刊之《皇清經解》本作為底本,並取《焦氏遺書》本加以參校。
內容截圖
目錄:
卷一孟子題辭
卷二梁惠王上(凡七章)
卷三
卷四梁惠王下(凡十六章)
卷五
卷六公孫丑上(凡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