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施蟄存散文選集
作者: 施蟄存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書號: 9787530606841
發行時間: 2004年08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類 別 文學
◎出版機構 百花文藝出版社
◎書 號 9787530606841
◎頁 碼 325頁
◎作 者 施蟄存
◎譯 者 N/A
【施蟄存】(1905~ ) 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原名施青萍,筆名安華、李萬鶴等。原籍浙江杭州。8歲時隨家遷居江蘇松江(現屬上海市)。中學時喜讀唐詩,作過舊體詩。1922年考進杭州之江大學,次年入上海大學,開始文學活動和創作。1926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特別班,與同學戴望舒、劉吶鷗等創辦《璎珞》旬刊。1927年回松江任中學教員,1928年後任上海第一線書店和水沫書店編輯,參加《無軌列車》、《新文藝》雜志的編輯工作。1932年起主編大型文學月刊《現代》,成為專業文藝工作者。1935年應上海雜志公司之聘,與阿英合編《中國文學珍本叢書》。1937年起在雲南、福建、江蘇、上海等地多所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其間一度旅居香港。1952年院系調整後一直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授,並參加了中國作家協會。1937年以前,除編輯工作外,主要創作短篇小說、詩歌及翻譯外國文學。抗日戰爭時期寫作散文。1950至1958年翻譯了200萬字外國文學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已刊行的短篇小說集有《上元燈》、《將軍的頭》、《李師師》、《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有《燈下集》、《待旦錄》,還出版了一些學術著作和大量譯作。施蟄存以寫心理分析小說著稱,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陽》等篇,著意描寫人物主觀意識的流動和心理感情的變化,追求新奇的感覺,將主觀感覺融入對客體的描寫中去,並用快速的節奏表現病態的都市生活,成為中國“新感覺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施蟄存的散文素樸——卻是耐人尋味的素樸,他的作品平淡——卻是經過極度絢爛而終於返璞歸真的那種平淡。施先生的散文中可能沒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也不乏是現代散文領域中的精品,人們認真讀一讀,細細品一品,會感到這些作品回味無窮,更主要的是能通過這些文字,重新結識一位知識淵博的作家。
內容截圖: 目錄:
序言
雨的滋味
鴉
蟬與蟻
須
手帕
鬼話
談獎券
名
渡頭閒想
贊病
買舊書
書相國寺攝景後甲
書相國寺攝景後乙
寓言三則
春天的詩句
“無意思之書”
小品·雜文·漫畫
畫師洪野
我的創作生活之歷程
繞室旅行記
談日記
我的日記
同仇日記
西行日記
適閩家書
跑警報
米
三個命運
山城
他要一顆紐扣
馱馬
浮海雜綴
河內之夜
懷念雲南大學
栗和柿
關於圖書館
一個永久的歉疚
獨笑
我的愛讀書
賣糖詩話
旅晉五記
乙夜偶談
重印《邊城》題記
重印《雜拌兒》題記
《戴望舒譯詩集》序
重印《黃金》題記
《紅鼻子》的作者
《寶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