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大仲馬文集
作者: 亞歷山大·仲馬
奧古斯特·馬凱
譯者: 郝運
周克希
朱角
陳樂
傅辛
譚玉培
吳丹麗等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書號: 10188-375
發行時間: 1990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père,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是黑白混血人的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 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終於移入了法國先賢祠。
內容簡介:三個火槍手:
《三劍客》是大仲馬最著名的達達尼昂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是《二十年後》,第三部是《布拉熱洛納子爵》。
《三劍客》是以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權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紅衣主教的矛盾為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爭暗斗,圍繞宮廷裡的秘史轶聞,展開了極饒趣味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少年勇士達達尼昂,懷揣其父留給他的十五個埃居,騎一匹長毛瘦馬,告別父親,遠赴巴黎,希望在同鄉父執的特雷維爾為隊長的國王火槍隊裡當一名火槍手。在隊長府上,他遇上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三個火槍手,通過歐洲騎士風行的決斗,四人結成生死與共的知己。
怎樣恰如其分地去評價《三劍客》這部大仲馬的代表作,就像怎樣恰如其分地去評價大仲馬本人一樣,很難絕對公允的。一百多年來,世人對這部作品貶褒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但正如大仲馬本人一生多彩多姿、逸趣橫生一樣,他的這部代表作也是多彩多姿,逸趣橫生。這一評價是舉世公認的。
二十年後:
法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在一八四四年發表了長篇歷史小說《三個火槍手》,得到了巨大的成功。第二年,一八四五年,他又寫出《三個火槍手》的續集,即《二十年後》。
《二十年後》,從書名便能知道,寫的是距離《三個火槍手》結束時的一六二八年二十年以後發生的事情。這時已是一六四八年。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相繼棄世,原籍意大利的馬薩林,繼承了黎塞留的衣缽,做了紅衣主教和首相,由於路易十四年幼,馬薩林獨攬了大權。此人專斷貪財,橫征暴斂,引起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各方面的不滿。這年八月,終於在巴黎發生了投石黨運動。
小說開始,我們看到達爾大尼央依舊和二十年前一樣,只是一名火槍隊副隊長,而且長期不受重用。後來他奉馬薩林之命,尋訪三個多年不見的老友。因為達達尼昂和波爾朵斯願為馬薩林效勞,而阿多斯和阿拉密斯則站在投石黨一邊,雙方無法合作。加上阿拉密斯的嘲諷,達爾大尼央的固執,兩方勢成水火.
最後,阿多斯邀請他們來談判,發表了動人的演說,四個人重歸於好.他說的是:"讓那群政治人物見鬼去吧,何必為了這些我們不相干的人,以及他們卑劣,下賤的利益糾紛,讓我們手足相殘,我們日後在戰場上相見,仍舊續我們的舊,不用當他們一回事.,"
但是他們畢竟是共過患難、同過生死的伙伴,所以他們保證雖然分處敵對兩方,仍要如同往年一樣忠於友誼,緊密團結。從他們四人在英國戰場上不期而遇以後,這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達達尼昂和波爾朵斯是受馬薩林派遣去見克倫威爾的,然而到了關鍵時刻,他們卻和保護查理一世的阿多斯與阿拉密斯聯合起來,同心協力,積極營救這個英國國王。他們和米萊狄的兒子摩爾東特狹路相逢,殺死了他,接著又機智地挫敗了馬薩林的陰謀,老奸巨猾的紅衣主教只好甘拜下風。這一連串的情節,環環緊扣,大起大落,真是緊張曲折,扣人心弦,同時,通過這些險象環生的遭遇,四名老火槍手的鮮明的性格特點也更加給人深刻的印象。
在本書將結束時,四個伙伴干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以後,又和二十年前一樣,各奔東西了。讀者自然會關心他們今後的命運。大仲馬滿足了讀者的要求,在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五O年再寫出《布拉日隆子爵》,交代了達達尼昂等四人晚年的事跡和不同的結局。這樣《三個火槍手》、《二十年後》、《布拉日隆子爵》三部小說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火槍手三部曲,也是大仲馬寫得最成功的一個三部曲。
布拉熱洛納子爵:
繼1844年的《三個火槍手》與1845年的《二十年後》,大仲馬再接再厲,於1850年完成了“達達尼昂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布拉熱洛納子爵》,為這部英雄史詩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書中描述的情節發生在《二十年後》的10多年後。此時達達尼昂已是一個50多歲的老人了,30多年宮廷生活的歷練早已把他練就得政治嗅覺極為敏感。當落難的英王查理二世來尋求法國國王的幫助時,他並沒有拒絕,而是讓查理見了路易十四。但當他得知路易十四因為首相馬薩林紅衣主教的拒絕而未能給英王提供任何幫助時,加之他對於35年來沒有得到升遷的不滿,憤而辭去了火槍隊隊官一職。在昔日僕人兼好友布朗捨的贊助下,雇傭了10個幫手,偽裝成漁夫,綁架了當時握有重兵的蘇格蘭邊防軍首領蒙克將軍。並促成了將軍與國王之間的和解,依靠蒙克把查理二世又送上了王位。這次行動使達達尼昂獲得了路易十四的賞識,在馬薩林紅衣主教死後,路易十四又重新重用了達達尼昂。在達達尼昂春風得意的時候,他的三個伙伴也今非昔比。阿多斯也參與了查理二世的復辟活動,並獲得了金羊毛勳章。這對於這位堪稱典范的完美貴族來說是再好不過的獎勵。波爾朵斯則繼續享受著奢華的男爵生活,後來被阿拉密斯邀去參與他的陰謀。阿拉密斯則投靠了參政總監富凱,為他出謀劃策。阿多斯與石弗萊斯夫人的私生子布拉熱洛納子爵愛上了與他青梅竹馬的拉瓦利埃爾小姐。本來四個伙伴們可以平靜地過完余生,但兩個人的出現卻徹底打破了這種平靜。英王查理二世復辟後,為了站穩腳跟,決定與法國聯姻。把他的妹妹昂利埃特公主嫁給路易十四的弟弟安茹公爵。這位絕代佳人使整個法國宮廷為之傾倒。後來公主與國王互相傾心,約定國王假裝愛上了公主的一位侍從女伴。這樣國王就能堂而皇之地頻繁來見昂利埃特了。而他們選中的哪個不幸的女伴恰恰是布拉熱洛納子爵的未婚妻——拉瓦利埃爾小姐。可憐的拉瓦利埃爾愛上了國王,並在一次朋友間的傾訴衷腸時被國王聽見了她大膽的表白。國王聽了後也情不自禁,與她雙雙墜入愛河。昂利埃特公主得知後大發雷霆,千方百計地阻止他們見面;並派人找回被路易十四以公務為由派到英國去的布拉熱洛納子爵。子爵得知真相後傷心欲絕,在勸說拉瓦利埃爾回心轉意無果後,他跟隨博福爾公爵遠征非洲。在一次戰斗中以自殺式沖鋒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子爵的死讓阿多斯悲痛萬分,他在對兒子的呼喚聲中病死了。另一位關鍵人物是新任財政總管柯爾培爾。他眼紅富凱的職位,唆使國王不停舉辦宴會,來向富凱所要活動用款,導致了富凱的破產。而阿拉密斯則密謀在沃城晚會上用路易十四的孿生哥哥菲利普替換路易,從而保住富凱的地位。但這項陰謀因為富凱的忠君思想而被富凱阻撓。菲利浦從此變成了鐵面人,而阿拉密斯和波爾朵斯逃到了美麗島。最終,在追兵的追擊下,波爾朵斯因為炸藥引發的洞穴坍塌而葬身巨石之下。阿拉密斯被俘。但他借著耶稣會會長的身份控制了押運他的船,逃到了西班牙。在三個伙伴相繼離開後,達達尼昂指揮法軍進攻荷蘭,一路勢如破竹。在攻打一座要塞城市的時候他被晉升為法國元帥。但在此時,要塞裡轟出的最後一顆炮彈卻正好在他腳前爆炸,達達尼昂就這樣結束了他英雄的一生。
全書場面浩大,人物眾多,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十七世紀法國的宮廷生活和社會風貌。
瑪戈王後:
《瑪戈王後》出版於一八四五年,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繼《三個火槍手》、《基度山伯爵》之後的又一代表作。
《瑪戈王後》寫的是十六世紀法國胡格諾戰爭期間宮廷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蒙梭羅夫人:
16世紀時出入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宮廷的都是一些貴族劍客或勇士,其中既有依附於國王的,也有不依附國王而忠於安茹公爵的,兩派勢成水火,鬧得不可開交。
比西是安茹派的第一勇士,他被國王派的劍客擊傷後,為一個絕色美女所救。這個絕色美女名叫狄安娜——也就是本書女主人公,後來被王家犬獵隊隊長蒙梭羅看中,成了蒙梭羅夫人。
狄安娜貌若天仙,宮廷上下的男人們為之傾倒。她與比西兩情相悅,這使得垂涎其美貌的安茹公爵爐火中燒,由此引發了一聲血腥的宮廷決斗……
《蒙梭羅夫人》的故事發生在一五七八年,即查理九世去世、亨利三世即位後的第四年。小說裡不僅描寫了三亨利之間的斗爭和勾結,還描寫了亨利三世的弟弟安茹公爵(在《瑪戈王後》中他是阿朗松公爵,受封安茹采地後改稱安茹公爵)觊觎王位,處心積慮與哥哥為敵的陰謀活動.
四十五衛士:
十六世紀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在法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延續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教派與天主教派的內戰,正是席卷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與法國內部政治紛爭交相錯雜的結果。我國讀者熟悉的法國作家大仲馬,早在一八二九年創作劇本《亨利三世及其宮廷》時就對這段歷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從這段歷史中截取了短短的兩天時間,寫出了這部浪漫主義風格的成名作。時隔十多年之後,這場宗教戰爭的題材,重又激發起了處於創作高峰時期的大仲馬的創作欲望,他以這段風雲變幻、錯綜復雜的歷史時期為背景,寫下了一百六七十萬字的三部曲《瑪戈王後》(1845)、《蒙梭羅夫人》(1846)和《四十五衛士》(1848)。
四十五衛士》和《蒙梭羅夫人》的故事之間,又相隔了七年時間。這部小說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三亨利以及安茹公爵之間愈演愈烈的矛盾、斗爭:亨利三世憂心忡忡,招募四十五名悍勇的加斯科尼人充當貼身衛士;德·吉茲公爵兄妹翻雲覆雨,糾集巴黎的天主教聯盟勢力密謀刺殺亨利三世;亨利·德·納瓦拉韬光養晦,終於一舉攻占要地卡奧爾城;安茹公爵驕縱淫逸,企圖占領弗朗德勒自己稱王,結果卻落得死於非命。
這些歷史事件和場景,只是小說的一條線索:政治的線索。圍繞這條主線的發展穿插著另外一條線,那就是愛情的線索。在大仲馬的小說裡,這兩條線索總是互相交錯,互相補充,互相融合的,因而他的小說不僅用驚心動魄的場面和緊張曲折的情節吸引著讀者,而且用纏綿誹恻的愛情故事不時撥動著讀者的心弦。在《瑪戈王後》裡我們看到了瑪戈和拉莫爾的動人愛情;在《蒙梭羅夫人》裡我們又看到狄安娜·德·梅裡多和比西的至死不渝的愛情。在《四十五衛士》裡,亨利·德·布夏日伯爵苦戀狄安娜的那種絕望的愛情,更是令人扼腕歎息。
風雨術士:巴爾薩莫男爵:
作家以路易十五後期宮廷爭斗為歷史框架,把跌宕起伏的復雜情節聯成一部龐大的歷史演義類的長篇巨著,反映了路易十五時期法國君主政體腐敗,臨近滅亡以及大革命風暴即將來臨的狀況。
內容簡介:
路易十五不顧朝臣反對,為其情婦杜巴裡件爵夫人舉行入宮儀式,使其在凡爾塞宮取得優於太子妃的合法地位。路易十五又看中太子妃身邊的少女安德烈,深夜闖入安德列臥室,不料安德烈由於巴爾薩莫的法術昏睡不醒,安德列家原先的家僕吉爾貝深愛安德列,但遭安德列蔑視,遂生報仇之意,他乘機奸污了仍在昏睡中的安德列。安德列因此懷孕,分娩後吉爾貝即把嬰兒竊走,然後搭船去美洲,不期途中與追蹤他的安德列哥哥菲利普相遇……
作家以路易十五後期宮廷爭斗為歷史框架,把跌宕起伏的復雜情節聯成一部龐大的歷史演義類的長篇巨著,反映了路易十五時期法國君主政體腐敗,臨近滅亡以及大革命風暴即將來臨的狀況。
王後的項鏈: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夜訪舊王室的一個落魄失意的後裔拉莫特夫人,對她慷慨解囊,好意相助。拉莫特夫人陰險毒辣、野心勃勃、反而恩將仇報。她慫恿王後買下一串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鏈,又利用了羅昂主教對王後的癡情、費盡心機,制造騙局,從中騙取了項鏈,幾乎使王後身敗名裂,最後,她終於被識破,打上烙印後锒铛入獄。
小說描寫的是發生在路易十六宮廷中的一個真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國大革命前夕處於風雨飄搖中的路易十六王朝的真實寫照。
昂熱皮都:
夏爾尼伯爵夫人:
紅屋騎士:
《紅屋騎士》(Le Chevalier de Maison-Rouge)是大仲馬的一部小說,講述法國大革命時期封建貴族想要營救將要上斷台頭的王後. 《二十年後》裡也有類似情節:四個同伴想救英國國王,兩次營救都是以失敗告終. 它們都一樣的扣人心弦。大仲馬在兩次營救中都玩了個小技巧,把人民和國王的矛盾具體為主人公和一個反面人物的矛盾,最後雖然都沒有營救成功,但是這個反面人物卻都得到了懲罰。 內容提要: 這是大仲馬又一部藝術性、可讀性都很高的長篇佳作。作品以法國大革命為歷史背景,描寫了一個悲壯淒婉的愛情故事。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革命黨抓住後判處死刑,王後的崇拜者紅屋騎士莫朗在朋友的幫助下幾度冒死營救,總是功虧一篑。最後王後處死,騎士殉情
雙雄記:
《雙雄記》是大仲馬1857年發表的一部歷史小說,他描寫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的執政府時期,以路易十八為首的保王黨人和以拿破侖為首的資產階級政權所展開的一場尖銳復雜的斗爭,這場斗爭的焦點是復辟與反復辟。這本小說的法文版名字叫《耶戶一幫子》。作者以“耶戶一幫子”來比喻在路易十八支持下以卡杜達爾為首的那批在叛亂中打家劫捨、對抗革命的保王黨人。大仲馬在這部小說裡以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為其歷史背景,以旺代叛亂的某些真人真事為基礎,憑借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有聲有色、奪人心魄的故事,描繪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針鋒相對的兩個陣營裡各有一名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干將,他們是羅朗和摩岡。在作者心目中,這兩位年輕人都是在各自階級裡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小說所描述的,也就是羅朗和摩岡這兩位英雄屢次交鋒、斗志斗勇的全部過程。 從小說發表的年代看,《雙雄記》應當屬於大仲馬的晚期作品,他不僅在藝術上顯得更加成熟,而且在如何利用真實的歷史事件來編寫故事上更加突出、更加鮮明地表現出他在歷史小說創作方面的獨特風格,即“小說的歷史化”和“歷史的小說化”。《雙雄記》在展現歷史事件所表現出的深度,在故事安排、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現出的藝術匠心,都絲毫不低於——某些地方甚至還要高於——作者的其他作品。
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又稱“基督山恩仇記”)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傑出作品。主要講述的十九世紀一位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後的悲慘遭遇以及日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復仇的故事。故事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使其成為大仲馬小說中的經典之作。
更新大仲馬作品原版插圖,絕對稀有,本資源首次發布,請各位大仲馬fans支持下,thank you國內唯一的大仲馬fans群:47750984 歡迎大家的加入 目錄:
三劍客
二十年後
布拉熱洛納子爵
瑪戈王後
蒙梭羅夫人
四十五衛士
阿芒得騎士
巴爾薩莫男爵
王後的項鏈
昂熱皮都
夏爾尼伯爵夫人
紅屋騎士
雙雄記
基督山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