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
原名: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and Literary Images
作者: 樂黛雲
張輝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書號: 978-7301037300
發行時間: 1999年01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 在跨文化對話的語境中,而不是在歐洲中心主義的背景上認識中國與世界文化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這是中國思想文化界近年來所關心的重要話題之一。《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一書精選了東西方知名學者有關上述問題的討論成果。
全書主要分四個部分,分別以(一)文化相對主義與多元文化;(二)文化對話與文化誤讀;(三)文學形象與文學翻譯;(四)後現代與文化身份等論題為中心。所收文章既有精彩的個案研究,也有深入的理論分析與宏觀透視;有從中國傳統思想出發來引發現代思考的篇什,也有從西方文化的角度來反觀中國問題的作品;有中國學者對西學東漸的歷史進程中一些重要問題的分析,也有外國學者(不僅是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闡釋;有不同文化圈之間的互相切磋,也有相同文化圈之中的不同因子的互相讀解。它是中外學人之間直接對話的一種有益嘗試,是全球化與民族化所形成的文化張力中,一個生動的文化對話文本。
內容截圖: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文化相對主義與多元文化
文化相對主義的意義與局限
文化相對主義與“和而不同”原則
文化相對主義與文學價值
“無法溝通”的神話
相對主義的挑戰和理解“他者”
西方、東方與多元文化中的文學經典
關於多元文化主義及其局限
歐洲中心主義與比較文學史
文化轉型期文學藝術價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主義
第二部分 文化對話與文化誤讀
誤讀作為文化間理解的條件
比較文學、不可通約性與文化誤讀
歷史和文化的文學“誤讀”
文化的傳遞與不正確理解的形態
小說誤讀與文化素材
對話理論、文學類型和跨文化解(誤)讀
酒神精神的東方視域
拉美的文化對話或文化誤讀?
第三部分 文學形象與文學翻譯
試論他者“套話”的時間性
文化對話:形象間的相互影響
“比興”與中國詩學意義的動態生成
伏爾泰的弟子塞南古筆下的中國
文化上的對話還是誤解
重寫神話
兩位飛行家:鄧南遮與徐志摩
《源氏物語》與《長恨歌傳》等唐代傳奇的表現方法
《喜福會》裡的漢語
第四部分 後現代與文化身份
後現代性與全球化
後現代時期美國文壇的政治批評:一種誤讀策略
“文化身份”的重要性
徘徊在誤讀與悟讀之間
地方性的還是全球性的?
拉丁美洲自述文學:一個後殖民主義文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