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龔自珍全集
作者: (清)龔自珍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書號: 10071-802
發行時間: 1975年02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繁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 龔自珍,字爾玉,又字璱人,號定盦(an);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又號羽琌山民。漢族,浙江(今杭州)人,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詩》。父龔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學(古漢語指文字學)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綠華吟榭詩草》。龔自珍嘉慶十五年 (1810),與表妹段美貞結婚。1813年7月妻子因誤診卒於徽州府署。1815年,續娶安慶知府何裕均侄孫女何吉雲。有一子名龔橙(號半倫)。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 生於杭州城東馬坡巷小采園(今有紀念館於此),是龔家的長房長孫。6歲隨父母租居北京繩匠胡同、潘家河、門樓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處。祖父病逝後與家人回杭州守孝。兩年後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二十七歲為舉人。道光元年(1821)官內閣中書,任國史館校對官。九年,始成進士。官至禮部主事。十九年,棄官南歸。二十一年,於江蘇雲陽書院猝然去世。龔自珍初承家學淵源,從文字、訓诂入手,後漸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受當時崛起的“春秋公羊學”影響甚深。
面對嘉道年間社會危機日益深重,他棄絕考據訓诂之學,一意講求經世之務,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時代所撰《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文,對封建專制的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抨擊。他的思想為後來康有為等人倡公羊之學以變法圖強開了先聲。中年以後,雖然志不得伸,轉而學佛,但是“經世致用”之志並未消沉。
他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准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
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吁,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說,主張詩與人為一。他生平詩文甚富,後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內容截圖: 目錄:
編例
第一輯
第二輯
第三輯
第四輯
第五輯
第六輯
第七輯
第八輯
第九輯
第十輯
第十一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