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表意的焦慮-歷史祛魅與當代文學變革
作者: 陳曉明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書號: 780109508
發行時間: 2002年06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以精湛而富於激情的筆致,全面梳理八九十年代中國文學和文化變革的流向。作者抓住“表意的焦慮”這個切入點,審視當代文學是如何“建構”而又“解構”歷史敘事的。本書既揭示出那些最有活力的創新景觀,也分析那些激進變革引發的矛盾和困境。
作者簡介: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1990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博士學位,並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學術委員會委員、院高評委委員等職。2003年起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先鋒派文學和後現代文化理論等。著有《無邊的挑戰》、《解構的蹤跡》等10多部著作,發表論文評論200多篇,200多萬字;並在歐美學術刊物“Boundary2”等發表英文論文多篇。主編編選叢書文叢多種。曾獲“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2年度評論家獎項。1995年到1998年先後在英國、荷蘭、德國等地的著名學府和研究機構做研究和訪問講學。1992年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籑的《世界名人錄》等辭典。
內容截圖: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主體的確認:新時期的歷史建構
一、傷痕文學:重述與修復歷史
二、傷痕的派生物:人性論與人道主義
三、“朦胧詩”:從地下到新的時代號角
四、改革文學:重建現實主體的現實願望
五、知青文學:從迷惘失落到英雄主義
六、跨越現實的兩種方式:尋根派與現代主義
第二章 轉折與突變:形式主義策略的意義
一、背景與內在動力:形式主義的歷史前提
二、形式主義“先鋒派”的簡要編年史
三、有限的意義:表意策略的隱喻與象征
第三章 平面上的狂歡:反本質主義寫作
一、王朔:反本質主義的價值祛魅
二、晚生代:反本質主義的表象奇觀
三、後當代傳奇:反本質主義的欲望想象
四、在存在的邊界:反本質主義的觀望者
五、愛欲的神話:反本質主義與性別角色
六、深度的困擾:重新本質化
第四章 無望的沖動:語詞的烏托邦
一、打倒北島:新生代詩人崛起
二、祈禱與超度:歷史洗禮後的第三代詩人
三、持續地賦予形式:“遠離中國經驗”的寫作
四、現實之外,還是語詞的烏托邦?
第五章 壓抑的辯證法:表意的“後政治學”
一、改寫與變形:政治的抽象化
二、壓抑的激情:失語症與暴力
三、錯位的想象:假想的政治與文化身份
四、顛覆與挪用:美學的說辯證法
五、不可逾越的障礙與新的敘事法則
第六章 斷裂的困境:無法逾越“現在”
一、從現實現“現在”:宏大敘事的解體
二、現實的幻象化:直接經驗的有限性
三、激進的斷裂:超越現實的異類寫作
四、新的出發點:在多重歷史關系中把握“現在”
第七章 虛構的危機:“歷史縮減”後的文學敘事
一、虛構的危機:反歷史化的個人記憶
二、歷史縮減與文學敘事
三、全球化語境中的“後歷史”敘事
第八章 無根的苦難:超越非歷史化的困境
第九章 暧昧的後現代性:消費社會中的文學敘事
結語 歷史化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