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虛構與想像:文學人類學疆界
作者: (德)沃爾夫岡·伊瑟爾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書號: 9787206041105
發行時間: 2003年2月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20世紀70-80年代的伊瑟爾是接受美學代表人物,90年代以後,他轉向文學人類學研究。雖然我們現在尚無法斷言,伊瑟爾的文學人類學是否可能重現當年其接受美學對文學研究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但可以肯定其於文學理論的沖擊力當有過之。本談話以虛構和想像為核心,討論了文學人類學的主要話題,如操演、表演、越界、他異、移異以及隱在他者,等等。這些討論將使我們重新考慮以笛卡爾認識論即以主客體二元對立為基礎的文學理論的合法性問題,並可能啟導我們在哲學本體論的意義上“操演”出自身的存在。
最近數十年經歷了巨大的變革。就此而論,它與哲學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因為我們看到哲學也經歷了這樣深刻的變化。這裡只要我們簡單地比較一下半個世紀以前的與今天的哲學情境也就夠了,我們將發覺這種變化是何等地巨大和深刻。50年找的西方哲學仍可被劃界為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帝國,如果以地域而論占據主導地位的是德國、法國和英美,而若以其他視角觀之,則有純粹學術性的、激進的馬克思主義的,等等。
本書標志著作者在接受美學之後又掀起的一個理論高潮,是當前歐美批評界“文化轉向”的一個范本。該書旨在從人類學角度回答我們為什麼需要文學的問題。作者沃爾夫岡· 伊瑟爾是德國美學家,是接受美學康斯坦茨學派的重要代表。
內容截圖:目錄:
在虛構與想像中越界
引言
第一章 文學的虛構化行為
有關虛構與現實的基本知識
三元合一:現實、虛構與想像
虛構功能的區分:選擇、融合和自解
注釋
第二章 作為一種文學虛構范式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田園村
古代的田園詩方案
田園詩與它所指涉的現實
田園詩的雙重世界
文學虛構作為表演、陶醉與轉換過程
雙重化和總體性的人類學含義
注釋
第三章 虛構在哲學話語中的變遷
導論:越越經驗主義
虛構作為假象:弗蘭西斯·培根和批評
虛構作為模態:耶利米·邊沁和肯定
虛構作為一種先驗的探索:漢斯·費英格和新康德主義
認識的變色龍:關於虛構的若干結論
注釋
第四章 想像
歷史縱覽
作為能力想像
作為行為的想像
激進的想像
虛構與想像的相互作用
補論:貝克特的想像枯竭和幻想文學
注釋
第五章 文本游戲
游戲之“地圖-地域關系”
模仿與象征:相互依賴的游戲
文本中的游戲
游戲與被游戲
注釋
第六章 結語
模仿和表演
人類學范疇的表演
注釋
人名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