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道德哲學史講義
作者: 羅爾斯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書號: 754261739
發行時間: 2003年04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對康德道德哲學的研究是《道德哲學史講演錄》的主題。在對除了萊布尼茨以外的休谟、康德和黑格爾的基本哲學思想作了如上評述之後,現在我們回到《道德哲學史講演錄》的這一主題上來。
首先,在《道德哲學史講演錄》中,羅爾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休谟道德哲學:休谟的人為德性論、休谟的契約論、休谟的理性慎思論和休谟的理智旁觀者理論。在《道德哲學史講演錄》中,羅爾斯主要是從休谟與康德的關系來討論休谟道德哲學的。羅爾斯使我們看到了康德道德哲學在休谟那裡的起源。
其次,康德又是介於萊布尼茨和黑格爾之間的人物。萊布尼茨哲學直接影響了康德哲學。康德哲學又激起了黑格爾的強烈反應。羅爾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萊布尼茨道德哲學。首先,萊布尼茨提出了一種形而上學的完美主義理論。其次萊布尼茨提出了一種主體自由理論。
第三,羅爾斯把黑格爾的道德哲學置於康德的道德哲學和自己的道德哲學之間。羅爾斯認為,黑格爾的道德哲學也是屬於自由的自由主義傳統的。康德是介於萊布尼茨和黑格爾之間的人物。羅爾斯則認為黑格爾是介於康德和他本人之間的人物。黑格爾道德哲學的合理性在於對倫理生活、自由和和解的強調。黑格爾看到了法國革命的局限性。
最後,康德道德哲學是羅爾斯《道德哲學史講演錄》的主體部分。從篇幅上看,這部分占了整部講演錄的一半。作為康德講座的附錄,羅爾斯先是加進了休谟講座,然後加入了萊布尼茨講座,最後又加上了黑格爾講座。因此,可以這樣說,休谟講座、萊布尼茨講座和黑格爾講座都是為了襯托康德講座。羅爾斯的康德講座總共有10講。其討論的問題依次如下:第一講討論的主題是康德的“善良意志”(good will)觀念。第二講討論的主題是絕對命令的第一個公式,羅爾斯在這一講裡提出了關於絕對命令程序(CI- procedure)的四個步驟。第三講討論的主題是絕對命令的第二個公式,羅爾斯論述了康德對正義職責(duties of justice)和道義職責(duties of virtue)的區分。第四講主要討論了道德主體的自律性、目的王國和理性的至上性。第五講則討論了權利的優先性和道德法則的對象。第六講討論了康德的道德建構主義。第七講討論了康德的理性事實學說。後面三講分別討論了作為自由法則的道德法則、道德心理學和理性的統一。我認為,上述10講內容構成了康德道德哲學的一個完美整體。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羅爾斯關於“善良意志”、“絕對命令程序”、“正義職責”和“道義職責”、“理性的至上性”、“權利的優先性”、“道德建構主義”、“理性事實”和“理性的統一”的論述。透過康德講座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羅爾斯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法哲學思想在康德那裡的真正起源。
內容截圖: 目錄:
譯者序 德性就是主觀的法
編者的話
關於原著的說明
導論 現代道德哲學1600—1800
1.古典道德哲學和現代道德哲學的差異
2.古希臘道德哲學的主要問題
3.現代道德哲學的背景
4.現代道德哲學的問題
5.宗教和科學的關系
6.康德論科學和宗教
7.論歷史文獻之研究
休谟講座
第1講 心理學化的道德和情感
第2講 合理的慎思和理性的角色
第3講 作為人為德性的正義
第4講 理性直觀主義批判
第5講 明智的旁觀者
萊布尼茨講座
第1講 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完美主義
第2講 作為積極活動之實體的精神:它們的自由
康德講座
第1講 《道德形而上學原理》前言和第一部分
第2講 絕對命令:第一個公式
第3講 絕對命令:第二個公式
第4講 絕對命令:第三個公式
第5講 權利的優先性和道德法則的對象
第6講 道德建構主義
第7講 理性事實
第8講 作為自由法則的道德法則
第9講 《僅僅限制在理性范圍之內的宗教》的道德心理學
第10講 理性的統一
黑格爾講座
第1講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第2講 倫理生活和自由
[附錄一] 課程提綱:道德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