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經略幽燕: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
作者: 曾瑞龍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中文大學出版社
書號: 9789629960537
發行時間: 2003年12月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宋遼戰爭一直是中國歷史研究者關注的課題。傳統學者慣用[強干弱枝]、[重文輕武],或[先南後北]等政策來解釋北宋的積弱和對外戰爭的失敗,但這樣高度概括的說法,未能深入剖析末遼戰爭中的各場戰役,因此有其局限性。本書以跨學科的整合研究視野,來研究北宋經略幽燕地區(俗稱燕雲十六州)的政策及其所遭遇的歷史挫折。作者綜合既有的歷史研究成果,從軍事戰略的角度,重新檢視每一戰役所衍生的戰略’戰術及軍事文化問題。對於關鍵的史實,作者也廣泛運用宋遼雙方的史料加以考證。本書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見解,可以增進學界對宋初史事的了解,是一部深具學術價值的論著。
內容截圖: 目錄:
序言(陶晉生)
緒論
課題的意義與基本視角
戰爭史的觀點與方法
概念與分析架構
個案討論范疇’斷限與研究回顧
本書主要論點
第一章北宋軍事失敗的宏觀解釋:研究概況述評
北宋的大戰略:以開國政策為中心的理解模式檢討
邊疆民族與中原的戰爭:戰略立體分析的必要性
結論
第二章從強權政治到摸索規范:遼朝南疆大戰略的轉變
遼朝與中原沖突的強權政治背景
經略中原
對立中摸索規范:雄州和議(974)
結論
第三章以北漠問題為核心的宋遼軍事沖突
戰爭爆發的模式:理論框架
沖突的升級與克制:第一個周期(960—967年)
第二個周期(968-974年)
北漢滅亡與宋遼戰爭的爆發
結論
第四章內政導向輿野戰取向:北宋初年戰略文化的落差(960-986)
戰略文化:理論框架與解釋功能
對暴力的制約:北宋初年內政主導的大戰略
戰略文化的落差:五代宋初軍隊的野戰取向
戰略協調的可能性
結論
第五章僵化軍事信念指導下的高梁河戰役(979)
[促師奪燕]:五代戰略文化的余緒
士氣問題
會戰的發生
戰術失誤
宋軍的敗退
第六章彈性戰略防御的構建輿滿城會戰(979)
何謂彈性防御?
宋初彈性戰略防御的構建
個案研究:滿城會戰
瓦橋關之戰
結論
第七章戰略脫節:宋太宗第二次經略幽燕(986)
大戰略取向
戰略形勢
作戰計劃
結論
第八章向戰略防御的過渡:陳家谷輿君子館戰役(986-987)
轉入戰略防御的宋軍
陳家谷戰役
君子館戰役:戰略角度分析
君子館戰役:戰役及戰術分析
瘡痍之卒
結論
軍事災難如何形成?
另類取向的可能性與戰略文化的制約
前車之鑒:北宋986年以後戰略轉變的軌跡
後記
征引書目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