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彩虹
原名: The Rainbow
別名: 虹
作者: 勞倫斯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英文文字版
出版社: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書號: 9781853262500
發行時間: 1995年05月01日
地區: 英國
語言: 英文
簡介:
內容簡介: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國文學家,詩人。為二十世紀英國最獨特和最有爭議的作家之一,他筆下有許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928),《兒子與情人》,《虹》(1915),《戀愛中的女人》(1921),《誤入歧途的女人》等都有中譯本。
《彩虹》成書於1914年,寫作時間晚於《兒子與情人》,此時勞倫斯的寫作藝術與思維都已得到了提高。
《彩虹》仍然以受到大工業生產嚴重侵蝕的英國中部鄉村——勞倫斯的故鄉為背景。對於資本主義工業化所造成的災難,書中有一些生動的描寫,但是勞倫斯的筆觸在於探討人與人,尤其是兩性之間的關系上。在一篇他死後才能發表的文章中,他寫道:“我只能寫我強烈感覺到的,在目前這就是男女之間的關系。畢竟這是今日的問題——建立男女間的新關系,或者調整舊的關系。”
湯姆·布蘭溫和莉迪亞·布蘭溫是這個家族的第一代。湯姆是典型的十九世紀中期的農民,與土地、山川血肉相連;他的妻子莉迪亞是波蘭人,帶著與前夫生的女兒來到英國,孤獨無助。湯姆和莉迪亞之間始終有一點生疏,他們停留在一種婚姻的初級階段,彼此要求不多,安靜地生活著。勞倫斯認為這點生疏是好的,他的主張是夫妻之間不但應當合成一體,還應該保持各自的特異性,這樣的婚姻才是美滿的。
但是這樣的兩性關系並不理想,第二代的安娜(莉迪亞前夫的女兒)和威爾有所提高,他們在探求人生真谛的路上前進了一步,他們的婚後生活最初是美滿的,他們纏綿缱绻,渾然忘我;然而他們終於感受到不滿足,想知道在性愛之外還有什麼——威爾在教堂建築上找到他的答案,教堂的拱頂有如彩虹,似乎是一切向上騰躍的勢頭的聚焦點,在那裡:“沒有時間,沒有生命,沒有死亡,在那裡一切向上伸延的東西相會在一起,被鎖在狂喜的拱頂石之中。”人生、宇宙的奧秘似乎在教堂的拱頂裡能夠得到解決,也就是說教堂的建築包含了人生的奧秘,能給他宗教的啟發。
但是安娜對此表示懷疑。她想:“教堂屋頂上還有青天呢,它不是真正的彩虹,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她要求的是向上的自由權利,高出屋頂。
矛盾使二人陷入痛苦之中,終於威爾專心致志於木刻,而安娜則沉迷於不斷地生孩子。
對人類關系的探討落在女兒厄秀拉的身上。她做了許多嘗試去尋找彩虹,都沒有成功。
厄秀拉一度沉浸於肉欲,可是她發現這遠遠不夠,精神生活是很必要的。她先是寄希望於科學,一度與女教師產生了同性戀,後來發現女教師的庸俗,她失望了。最使她失望的是情人斯克裡班斯基。他們的矛盾越出了個人私生活的范疇,涉及到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斯克裡班斯基想成為一個為國家而戰的軍人。厄秀拉對他說:“盡管如此,你不是國家。你將為你自己做些什麼呢?”他回答道:“我屬於國家,必須對它盡義務。”厄秀拉認為他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沒有自己的看法和個性。她說:“你好像什麼都不是,在你那裡好像沒有人。你是人嗎?對我來說,你好像子虛烏有。”
斯克裡班斯基是一個具有所有傳統觀念的人,他只會隨波逐流,不可能真正有所作為。與他相比,厄秀拉則真實地尋找那高踞在天上的彩虹。
這裡的三代人,第一代的湯姆和莉迪亞沒有奢望,滿足於低水平的美滿生活並生活得很好;第二代的安娜和威爾不安於現狀,曾努力追求理想生活,卻半途而廢;第三代的厄秀拉則前進了一步,她越出了個人的狹隘生活,看到了世界。她模糊的認識到,一方面個人必須找到充分發揮其潛力的辦法,她最初想追求兩性生活的完美,可是這不夠,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她有責任去了解和改造社會。
她拋棄了許多假的彩虹,終於在書的末尾,她看到了憧憬未來的真的彩虹:
“彩虹拱架在大地上。她知道,紅硬殼包著的,在世界的腐朽表層四處爬行的賤民們都仍然活著;她知道,彩虹已彎彎地扎根在他們的血液裡,並將在他們的精神中抖動著恢復生命; 她知道,他們會拋掉覆蓋在身上的硬殼,這樣,嶄新、干淨的赤裸裸體便會脫穎而出,經歷新的萌生、新的成長,起來迎接天上降臨的陽光、風和純淨的雨水。她在這道彩虹中看到了大地上的新建築,看到舊的、腐朽不堪的房子和工廠被一掃而光,看見世界將建築在生氣勃勃的真理結構之上,與籠罩大地的蒼穹正好協調。”
內容截圖:
目錄:
Chapter 1
Chapter 2
......
Chapter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