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蔑視與反抗
作者: 王鳳才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書號: 9787536694040
發行時間: 2008年4月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總之,本書作為國內學界第一個關於霍耐特承認理論的系統研究,其預期目標是填補國內學界在霍耐特研究方面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研究的拓展與深化,發掘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德國哲學研究的新的學術生長點。
眾所周知,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熱點問題之一,並出現了不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毋庸諱言,這些研究也存在某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僅從研究對象看,就至少存在兩點不足:(1)過分偏重於對學術領袖的研究,如關於哈貝馬斯的研究著作可謂汗牛充棟,但關於弗裡德堡、奧菲、維爾默等人的研究卻是少之又少;(2)側重於20世紀90年代以前法蘭 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研究,對於90年代以後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新發展則研究得非常不夠,如霍耐特的思想就尚未得到系統研究。當然,國外學界並非沒有注意到霍耐特著作和思想,實際上,霍耐特承認理論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內容截圖:![](https://www.ed2k.online/tushu/UploadFiles_2708/201707/2017071020080757.jpg)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霍耐特承認理論探源
第一節 霍耐特承認理論的思想淵源
一、哈貝馬斯對霍耐特承認理論的影響
二、福柯對霍耐特承認理論的影響
三、黑格爾對霍耐特承認理論的影響
四、米德對霍耐特承認理論的影響
五、泰勒對霍耐特承認理論的影響
第二節 霍耐特承認理論的形成發展
一、《權力批判》:霍耐特承認理論的萌芽
二、《完整性與蔑視》:霍耐特承認理論的雛形
三、《為承認而斗爭》:霍耐特承認理論的基本框架
四、霍耐特承認理論的補充、修正與完善
五、建構承認理論的多元正義構想
第二章 蔑視的社會動力學——批判理論的“承認理論轉向”
第一節 歷史哲學與人類學:社會哲學的兩條路徑
一、社會哲學只能被理解為社會病理學
二、盧梭是現代社會哲學奠基人
三、經過盧梭黑格爾馬克思直到尼采,現代社會哲學得以形成
四、歷史哲學與人類學是現代社會哲學的必經之路
五、社會哲學未來發展與形式倫理
第二節 自然支配批判:早期批判理論的基本模型
一、自然支配批判的歷史哲學模型:霍耐特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二、早期批判理論與悲觀主義歷史哲學轉向
三、早期批判理論陷入了馬克思主義傳統的功能主義還原論
四、外圍人員的交往理論見解處於早期批判理論歷史哲學模型陰影下
第三節 社會性缺失:早期批判理論的理論困境
一、霍克海默早期批判理論的社會學匮乏
二、自然支配批判與《啟蒙辯證法》
三、後期阿多爾諾社會理論與社會性
第四節 告別勞動范式:早期批判理論困境的解決
一、福柯知識型歷史話語分析停留在通往社會分析的門檻上
二、福柯從歷史話語分析轉向社會權力分析
三、福柯社會理論是對早期批判理論困境的“系統理論解決”
第五節 交往范式新理解:從語言理論到承認理論
一、社會發展只能用社會沖突動力學解釋
二、“交往范式只能理解為承認理論”
三、勞動范疇的重要意義與批判理論發展
第三章 蔑視與反抗——社會沖突的道德邏輯
第一節 為自我保護而斗爭與為承認而斗爭:社會沖突的兩種模式
……
第四章 多元正義——霍耐特承認理論的正義構想
第五章 正義與關懷——霍耐特的“政治倫理”學
第六章 當代實踐哲學語境中的霍耐特承認理論
第七章 霍耐特承認理論及其多元正義構想分析評價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