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
作者: 費孝通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書號: 9787100027953
發行時間: 2001年3月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是1939年英國Routledge書局出版我所寫Peasant Life in China一書的中譯本,原書靡頁有《江村經濟》中文書名,今譯本即沿用此名。這書的翻譯工作原應由我自己動筆,但在該書有條件翻譯時,我一直忙於其它事務,無暇及此。今由戴可景同志譯出,無任感激。應譯者要求,我在書前說一說這書寫作和翻譯的經過。
這本書的寫成可說是並非出於著者有意栽培的結果,而是由於一聯串的客觀的偶然因素促成的。話要從1935年我從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時說起。我畢業後由該校社會學及人類學系推薦,取得該校公費留學資格。按慣例應於該年暑假出國,但出於指導我研究工作的導師史祿國教授的主張,在出國前應到少數民族地區實地調查一年,因偕前妻王同惠赴廣西大瑤山。該年冬,在瑤山裡迷路失事,妻亡我傷。經醫治後,我於翌年暑期返鄉休息,准備出國。在此期間,我接受家姊費達生的建議,去吳江縣廟港鄉開弦弓村參觀訪問,她在該村幫助農民建立的生絲精制運銷合作社。我被這個合作社所吸引,在該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查。在出國前夕才離開該村。這次調查並不是有計劃的,是出於受到了當時社會新事物的啟迪而產生的自發行動。 我去英國,乘坐一艘意大利的郵輪“白公爵”,從上海到威尼斯航程要兩個多星期。我在船上無事,趁我記憶猶新,把開弦弓調查的資料整理成篇,並為該村提了個學名叫“江村”。到了英國,進入倫敦經濟學院人類學系。最初見到該系弗思(Reader,Raymond Firth)博士,他負責指導我選擇論文題目。我原來打算以“花籃瑤社會組織”作底子編寫論文。隨後我談到曾在江村進行過調查,他看了我已經整理出來的材料,主張編寫“江村經濟”這篇論文。不久該系教授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從美國講學返英,我向他匯報了江村調查經過和內容,他決定直接指導我編寫這篇論文的工作。該論文中主要的幾章都在他主持的有名的“今天的人類學”討論班上宣讀、討論、修改、重寫過的。1938年春季,我申請論文答辯,通過後,由倫敦大學授予我博士學位。博士證明書上所標明的論文題目是:“開弦弓,一個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 論文通過的那天晚上,由導師馬林諾夫斯基把這篇論文介紹給Routledge書局出版。書局編輯閱後建議書名改為《中國農民的生活》。我看過該書清樣後,離英返國,已是1938年的初秋。我記得,由於在輪船上得到廣州淪陷的信息,所以臨時決定在西貢登陸,直奔雲南、昆明。到了雲南,不久就開始我的內地農村調查。
內容截圖:代碼
電子書不利於健康,請購買紙質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支持正版。
目錄:
著者前言
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
重訪江村
三訪江村
附錄:重讀《江村經濟·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