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社會法原論
作者: 董保華
圖書分類: 文學理論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政法大學出版社
書號: 756202061
發行時間: 2001年04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作者認為:社會法有獨特的規制對象、調整原則、權利體系、調整方式及法律責任。全書共分十章,第一章 社會法的產生和發展——從元法律結構到三元法律結構,第二章 社會法規制對象(一)——從契約到身份,第三章 社會法的規制對象(二)——從契約到身份,第四章 社會法的原則——從平等保護到傾斜立法,第五章 社會法的客觀法——從權利本位到義務重心,第六章 社會法的第一種調整模式——從約定俦到法定優先、團體優位,第七章 社會法的法律關系——從對稱關系到不對稱關系,第八章 社會法第二種調整模式及其法律關系——從權利政治到公益政治,第九章 社會法的執行程序——從分別執法到綜合執法,第十章 社會法中的法律責任——從單項責任到綜合責任,圍繞這五個部分作了展開論述。
作者介紹:董保華,男,1954年3月生,山東廣饒人,1982年2月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現任華東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社會法教研究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兼職教授。1993年曾受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論證和起草工作。
1987年開始從事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以來,公開發表的論著約250萬字。主要著作有《勞動的法律保障》、《中國勞動法學》、《勞動法教程》、《勞工神聖的衛士——勞動法》、《勞動法原理》、《勞動法論》、《勞動關系調整的法律機制》、《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公開發表論文《社會法研究——關於第三法域的思考》、《試析社會法的調整模式》、《論事實契約關系》等100余篇,其中有10多篇獲司法部及上海市有關部門的優秀論文獎。
內容截圖: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社會法的產生和發展——從元法律結構到三元法律結構
第一節 公私法融合形成第三法域
第二節 私法的公法化——西方社會法的產生
第三節 公法的私法化——我國社會法的產生
第二章 社會法規制對象(一)——從契約到身份
第一節 新型的身份關系
第二節 從“抽象人”到“具體人”
第三節 從“國家人”到“社會人”
第三章 社會法的規制對象(二)——從契約到身份
第一節 勞動關系
第二節 消費關系
第三節 社會法規制的其他關系
第四章 社會法的原則——從平等保護到傾斜立法
第一節 社會法原則的系統論
第二節 社會法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社會不的調整原則
第五章 社會法的客觀法——從權利本位到義務重心
第一節 社會法權利義務觀人基礎
第二節 客觀法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客觀法的存在形式
第六章 社會法的第一種調整模式——從約定俦到法定優先、團體優位
第一節 社會法的多層調整模式
第二節 宏觀層次——社會基准法
第三節 中觀層次——社會團體與社會運動
第四節 事實契約關系的現實分析
第七章 社會法的法律關系——從對稱關系到不對稱關系
第一節 不對稱的社會法法律關系
第二節 社會法法律關系的主體
第三節 社會法法律關系的內容
第四節 社會法法律關系的客體
第八章 社會法第二種調整模式及其法律關系——從權利政治到公益政治
第一節 社會保障與公益政治
第二節 社會保障關系的主體
第三節 社會保障關系的內容
第九章 社會法的執行程序——從分別執法到綜合執法
第一節 社會法的綜合執法程序
第二節 宏觀層次——行政監察程序
第三節 中觀層次——社會協調
第十章 社會法中的法律責任——從單項責任到綜合責任
第一節 社會法的綜合法律責任
第二節 社會法的歸責原則
第三節 社會法的責任主體
第四節 社會法的責任形式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