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
作者: 林存光
圖書分類: 紀實文學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齊魯書社
書號: 9787533313203
發行時間: 2004年03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是由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林存光副教授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該項成果是一部系統研究和論述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演進變化歷程的著作。在對相關文獻進行資料性收集與系統梳理的基礎上,作者對從先秦到20世紀孔子形象的變遷歷程、對歷代人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了深入細致的考察、分析與論述,這是一項在系統性方面具有開拓性意義的有關孔子形象問題的研究成果。總計約30余萬字,共包括四大部分和一個結束語,第一部分:作者具體地考察了幾種世人對孔子與孔學的典型的讀解范式,它們分別是理性批判或知性分析的、文化決定論的、歷史還原論的和人格主義的讀解范式。第二部分:該部分對歷史上的孔子形象從學者到偶像化的轉換變遷歷程作了具體的、歷史的考察。第三部分:該部分對孔子與儒教的歷史命運作了系統的論述與分析。第四部分:該部分對孔子與儒教的現代命運作了系統的論述與分析。作者最後就20世紀的中國人在對待孔子與孔學問題上的幾種典型的態度類型作了歸納性的總結。依作者之見,除了尊孔與反孔或批孔之外,事實上還存在著這樣幾種態度類型,即弘揚孔子與孔學的態度,承認、肯定與表彰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的態度,對真假孔子區別對待。
內容截圖: 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
一、“看”的方式
二、更進一步的思考
三、走向人文時代
1.文化轉型:一個時代性的課題
2.孔子對時代課題的回應
第二部分 孔子:從學者到偶像
一、夫子自述
1.“述而不作”:一個誠實的學者
2.曠野呼告:一個失意的政治家
3.“學者為已”:孔門“道問學”的道德含義
二、夫子行狀:東西南北之人
1.昙花一現的喜色
2.孔子賢者:雙向選擇的結果
3.君子之學的固有義
4.孔門:一個亞文化群體
5.老子:孔子的第一個真正論敵
三、戰國諸子多維視野中的孔子
1.繁飾禮樂而崇尚無用的孔某
2.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的君子
3.既仁且知而通體德慧的聖人
4.已逝而謬種流傳的賢人
5.小結
四、一個歷史性的反題
五、孔子的偶像化
1.通於時變世務:儒家精英人物政治態度的自我調適
2.董仲舒的“推明孔氏”
3.司馬遷心目中的“至聖”
4.漢武帝“表章《六經》”政策的出台
5.緯書中的孔子神話
6.漢儒學術思潮的轉向與王莽的空言慕古
7.孔子崇拜的制度化
8.孔子形象的延續與再生
9.小結
第三部分 孔子與儒教的歷史命運
一、先秦秦漢時期的政治文化演進
二、文化的世俗化與孔子的政治命運
三、孔子學說何以適應秦漢以來的社會
四、儒教演生的邏輯與特點
1.以孔子為至
……
五、聖人之道與帝王之勢
六、中國社會歷史命運的大變化
七、異端之聲
第四部分 孔子與儒教的現代命運
一、引言
二、孔子形象的裂變
三、孔子與儒教在現代中國的命運轉折
結束語:在尊孔與批孔之間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