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巴赫金之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原名: Dostoevsky after Bakhtin
作者: 馬爾庫姆.v.瓊斯
譯者: 趙亞莉等
圖書分類: 文學理論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書號: ISBN:7-206-04393-3/B·162
發行時間: 2004年1月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介紹西方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認識和敘述與俄國是有很大差別的,而且正是這種差別提升了作家的偉大性(這點符合解釋學時代普遍規律:意義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主體對客體解釋出來的)、還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體世界的豐富性,並且有可能進一步擴展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於21世紀人類的普遍性意義。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融入了西方批判理性主義的潮流中,成為西方反思現代性的重要資源或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西方在這個論題上的一個世紀變遷路徑,也反映出歐美斯拉夫學術界與主流思想所保持的恰當關系,從而很有理性地反映出西方接受的是具有現代性特色的俄國,並在識讀俄國文化中力求去俄羅斯民族性、膨脹某些適宜說明當代世界變遷的敘述意義。本書系正是著眼於力求反映當代西方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就、特色、理路而選擇這五本書的。
作者介紹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家,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與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為艱辛、復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復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主要作品有《雙重人格》、《女房東》、《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幾篇中篇小說,以及其代表作《罪與罰》。
巴赫金(Ъахтинг,Михаил МихаЙлович,1895—1975),前蘇聯著名文藝學家、文藝理論家、批評家、世界知名的符號學家蘇聯結構主義符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論對文藝學、民俗學、人類學、心理學都有巨大影響
內容截圖
目錄:
封面
總序
“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書系”序言
中文版序言/1
原序/4
注釋
目錄
第一章 概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幻想現實主義/1
第一部分:地下室/43
第二章 《雙重人格》: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於《雙重人格》的思想/45
第三章 《地下室手記》:“地下室”的發現/75
第二部分:逼人發狂/93
第四章 《罪與罰》:逼他人發狂/95
第五章 《群魔》:逼社會發狂/118
第六章 《白癡》:逼讀者發狂/138
第三部分:中國悄悄話/177
第七章 馬裡恩情景/179
第八章 《卡拉馬佐夫兄弟》:上帝的悄悄話/197
第九章 結束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幻想現實主義/230
譯者後記/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