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翻譯史研究 2012
作者: 王宏志
圖書分類: 文學理論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書號: 9787309092134
發行時間: 2012年10月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介紹 《翻譯史研究(2012)》為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的學術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成立於1971年,致力於向西方讀者推介中國文學,自1973年起出版《譯叢》半年刊,專門刊登中國文學英譯作品。近年著力推動中國翻譯史研究,除每年舉辦一次“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評選活動外,每兩年舉辦一次“書寫中國翻譯史: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及“閱讀中國翻譯史:中國翻譯史研究暑期班”。
作者介紹 王宏志,香港大學文學學士及哲學碩士,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哲學博士,主修現代中國文學及翻譯。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人文學科講座教授、翻譯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兼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文學院院長、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主要研究范圍為20世紀中國文學、晚清以來中國翻譯史、香港文化研究。出版專著包括《重釋“信達雅”:二十世紀中國翻譯研究》、《魯迅與左聯》、《文學與政治之間》及《翻譯與文學之間》等共十余種。
內容截圖備注:
下載不了的白盤同學,如果需要,可到http://cc813813.blog.163.com/搜尋同名資源自行下載。 目錄: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譯者
下篇:英方的譯者
The Translators/Interpreters In the First Opium War,1839–1842
Part Two: Translators/Interpreters of the British Camp 王宏志
大英帝國、漢學及翻譯:
理雅各與香港翻譯官學生計劃(1860–1900)
British Empire, sinology and translation: James Legge and
the interpreter Cadetship in Hong Kong (1860–1900)
關詩珮
19世紀至20世紀的英華辭典與英和辭典的相互影響
——中日近代新詞往來的渠道之一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andChinese-Japanese Dictionary through 19th to 20th Century
陳力衛
廣告與跨國文化翻譯:20世紀初期《申報》醫藥廣告的再思考
Medical Advertisement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 Case of Shenbao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黃克武
宮崎滔天與20w世紀初期中國的“革命想象”:
以章士钊 “譯錄” 的《孫逸仙》為中心
Miyazaki Toten and the Revolutionary Imagination in Modern China:An Inquiry of Zhang Shizhao's translation of Miyazaki'sautobiography My Thirty-Three Years' Dream 潘光哲
台灣日治時期的譯者群像
A portrait of the interpreters in Taiwan During Japanese Rule楊承淑
譯學新芽
“上帝” 的爭端——理雅各與譯名之爭的余波(1877–1880)
A Controversy on the Chinese Name of “God”:
James Legge and the Term Question, 1877–1880 潘琳
《愛的教育》前一章:從Cuore到《馨兒就學記》的轉譯史
Predecessors of Aide jiaoyu (Education of Love): The TranslationHistory from Cuore to Xin'er jiuxueji (Xin's Journal about SchoolLife) 陳宏淑
外國翻譯史論文選譯
近代早期歐洲的多種翻譯文化
Cultures of translation in early modern Europe 彼得 ? 伯克(著)
關詩珮(譯)
馬來世界裡的翻譯——不同的群體,不同的議題
Translation in the Malay World
——Different Communities, Different Agendas 多麗絲 ? 葉傑姆斯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