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洛麗塔
原名: Lolita
別名: 一樹梨花壓海棠
作者: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譯者: 主萬
圖書分類: 愛情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iPad適用,增加時代文藝出版社於曉丹譯版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書號: 9787532738151
發行時間: 2006年01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簡介: 小說描述了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伯特·H·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逝,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The child love),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後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 Haze的12歲女兒洛麗塔(Lolita),稱呼她為小妖精。
洛麗塔恣意的挑逗亨伯特,使得亨伯特無法自拔,為了親近這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小說中的女孩原名多蕾洛斯·海茲(Dolores Haze),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為洛麗塔(Lolita)或洛(Lo),因此作為書名。後來女房東發現自己的丈夫與女兒的不倫之戀,一時氣瘋往外跑,被車子撞死。亨伯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一起旅行,兩人盡情的纏綿。洛麗塔在和繼父旅行的過程中被劇作家奎爾蒂帶走了。奎爾蒂在洛麗塔十歲的時候就見過她了。那時候洛麗塔就喜歡他了。但是奎爾蒂是個變態狂,強迫洛麗塔在他面前和別人拍色情電影,洛麗塔不接受他就把洛麗塔趕走了。然後洛麗塔過著近乎流浪的生活,然後遇到了後來的丈夫。
一日亨伯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亨伯特給了她400美元現金和3600美元的支票,還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洛麗塔拒絕了亨伯特再續前緣的要求,亨伯特傷心欲絕,他槍殺了那個帶走洛麗塔的劇作家奎爾蒂,1952年亨伯特因血栓病死於獄中。十七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而死。
作者介紹: 1899年4月23日,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納博科夫是弗拉季米爾-德米特裡耶維奇和艾倫娜所生孩子中年齡最大的,是家中的長子。他出生在當時地位顯赫並且富有的家庭。他的孩童時代在聖彼得堡度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家庭使用著三種語言俄羅斯語、英語、法語,所以納博科夫在孩童時代就能講三種語言。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一家離開蘇聯,前往克裡米亞,他們在那裡住了18個月。在克裡米亞的白軍起義失敗之後,納博科夫一家離開蘇聯前往歐洲西部開始背井離鄉的生活。
1919年從俄國移民之後,納博科夫一家在英國定居,在英國,納博科夫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一名學生,有計劃的學習斯拉夫語和羅曼語。他主要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始了在柏林和巴黎18年的文學生涯。
1922年,納博科夫的父親在德國柏林被俄羅斯君主制主義份子刺殺,原因是他盡力掩護了他們真正的目標Pavel Milyukov,一位擁護憲法的在野黨領袖。這一關於錯誤認知而導致誤殺的情節, 反反復復出現於作者的尤其是當角色因為誤解而被暴力殺害時。例如,在《微暗的火》中,約翰-謝德被錯認為是Zembla之王而被刺殺。6月,納博科夫接受劍橋法文與俄文學位,並遷往柏林與家人同住,以私人教授英語、法語、網球、拳擊等維生。在1923年,他從劍橋大學畢業前往柏林。在柏林用Vladimir Sirin寫作,獲得了一些詩人與作家應有的名譽。
1923年,納博科夫母親偕妹 Elena移居布拉格,以V.D.Nabokov孀婦身份接受政府撫恤金。5月8日,納博科夫於柏林一慈善化裝舞會上,初識猶太律師之女薇拉(Vera Slonim),兩人在1925年於柏林成婚。1929年,納博科夫偕妻赴巴黎;1934年他們的兒子Dmitri出世;1937年,納博科夫與薇拉移居巴黎,以避日漸蔓延的納粹禍亂。
在歐洲生活的這些年裡,納博科夫出版小說《瑪麗》、《王、後、傑克》、《聖誕故事》、《防守》、《眼睛》、《榮譽》、《黑暗中的笑聲》、《天賦》、《斬首之邀》、《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實生活》,並發表和出版了一些翻譯作品、詩集、詩劇和劇本。劇本《事件》與《華爾茲的發明》在巴黎以俄語上演。
1940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威爾斯理、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執教,講授文學。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出的標志》、《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
1941年在紐約博物館工作
1942年,任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研究員,每周三日於威斯利學院教授俄文。
1945年,納博科夫與薇拉成為美國公民;
1948年,任康奈爾大學俄國與歐洲文學教授;
1952年,任哈佛大學斯拉夫語文客座教授。這期間,他出版了《普寧》、《尼古拉-果戈裡》、《俄國三詩人》、《庶出的標志》、《故事九則》、《確證》、自傳《說吧,記憶》等書。
1955年9月15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並引發爭議。
1958年,《洛麗塔》在美國出版。這期間,他還出版了《菲雅爾塔的春天》、《納博科夫十三篇》,並與獨子Dmitri合譯出版萊蒙托夫小說《當代英雄》。
1961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
1973年因其終身成就被美國授予國家文學金獎。
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葬於Clarens。墓碑镌文:“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作家”(Vladimir Nabokov, ecrivan)。
目錄:
序文
第一部
第二部
一本題名洛麗塔的書